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悬剑 

同源典故人情挂剑 剑悬 剑挂宰上 季札挂剑 宝剑悬 宝剑赠君 宝剑非所惜 带丘墓 延州空挂 延陵件 延陵心 延陵轻宝剑 思挂剑 把剑觅徐 把剑觅徐君 挂剑 挂剑酬知己 挂坟松 挂延陵 树头千金剑 留剑 留墓剑 留徐剑 留树 相酬无宝剑 结交期一剑 解剑 赠墓剑 送剑 遗剑

相关人物季札 徐君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典故简释
挂剑表示追念亡友。宋黄庭坚《李浸州挽词》:“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作者诗题诗句
元稹说剑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崔堤秦州薛都督挽词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崔融哭蒋詹事俨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张说右侍郎集贤学士徐公挽词二首之一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张说和魏仆射还乡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张说崔尚书挽词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方干哭江西陈陶处士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李隆基过王浚墓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杜甫别房太尉墓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哭李尚书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哭韦大夫之晋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沈佺期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王维哭祖六自虚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卢僎让帝挽歌词二首之一还闻汉明主,遗剑泣东平。
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窦群题剑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巩哭吕衡州八郎中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
苏颋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余。
骆宾王夕次旧吴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词语解释:悬剑  拼音:xuán jiàn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词语解释:挂剑  拼音:guà jiàn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 春秋 时, 吴王 寿梦 少子 季札 封于 延陵 ,号 延陵季子 。他出使路过 徐国 , 徐国 国君很爱他的剑。 季札 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 徐 君已死, 季札 就把剑挂在 徐 君墓上,表示不能因 徐 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 唐 王维 《哭祖六自虚》诗:“不期先挂剑,长恐后着鞭。” 明 张煌言 《祭定西侯张侯服文》:“徒深挂剑之怀,每阻炙鸡之愿。” 苏曼殊 《答萧公书》:“今托 穆弟 奉去《饮马荒城图》一幅,敬乞足下为焚化於 赵公 伯先 墓前,盖同客 秣陵 时许 赵公 者,亦昔人挂剑之意。”
词语解释:留徐剑  拼音:liú xú jiàn
《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剑”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欲挂留 徐 剑,犹迴忆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诗:“他时若挂留 徐 剑,忍向 桥山 觅墓林。”
词语解释:解剑  拼音:jiě jiàn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词语解释:遗剑  拼音:yí jiàn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珪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