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堕泪碑  拼音:duò lèi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 。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唐  李白 《襄阳曲》:“ 峴山 临 汉江 ,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  钱谦益 《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词语解释:堕泪碣  拼音:duò lèi jié
即堕泪碑。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犹悲堕泪碣,尚想 卧龙 图。”词语解释:岘山泪  拼音:xiàn shān lèi
百姓至 岘山 凭吊 羊祜 而流的眼泪。后谓因感念地方官德政而流的泪。典出《晋书·羊祜传》。 唐  杜甫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诗:“已堕 峴山 泪,因题零雨诗。”参见“ 峴山碑 ”。
词语解释:岘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晋  羊祜 任 襄阳 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 岘山 ,故于 岘山 立碑纪念,称“峴山碑”。《晋书·羊祜传》:“ 襄阳 百姓於 峴山  祜 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 因名为堕泪碑。” 唐  李涉 《过襄阳寄上于司空頔》诗:“歇马独来寻故事,逢人唯説 峴山 碑。”亦称“ 峴首碑 ”。 唐  李商隐 《泪》诗:“ 湘江 竹上痕无限, 峴首碑 前洒几多。” 明  袁宏道 《又赠朗哉仍用前韵》:“ 铜鞮陌 上穿花出, 峴首碑 前枕石眠。”词语解释:岘首  拼音:xiàn shǒu
山名。即 湖北  襄阳县 南的 岘山 。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府都督》诗:“ 峴首 晨风送, 江陵 夜火迎。” 清  钱谦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铭》:“ 峴首 之涕, 牛山 之悲,又于吾身亲见之,是能不为之嘆息哉!”参见“ 峴山 ”、“ 峴山碑 ”。词语解释:泪碑  拼音:lèi bēi
指 羊祜 碑。《晋书·羊祜传》:“ 襄阳 百姓於 峴山  祜 生平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 因名为‘堕泪碑’。”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 出虎 溪,泪碑有 同羊 峴。”词语解释:羊公碑  拼音:yáng gōng bēi
见“ 羊碑 ”。
词语解释:羊碑  拼音:yáng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十年,有德政。及卒, 襄阳 百姓为立碑于 岘山 。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亦称“ 羊公碑 ”、“ 羊峴 ”。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 羊公 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 峴。”参见“ 堕泪碑 ”。
词语解释:堕泪碑  拼音:duò lèi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 。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唐  李白 《襄阳曲》:“ 峴山 临 汉江 ,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  钱谦益 《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