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傅说羹 

同源典故和羹 和羹梅 和鼎 商岩调羹 商鼎 梅子荐盐 调味 调梅 调羹 调鼎 盐梅

相关人物傅说 殷高宗


《尚书》卷十〈商书·说命下〉~4~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檗;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脩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旧题汉·孔安国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典故简释
和羹借指梅花。徐贵《梅花》:“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著作酒,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又喻指宰相。唐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受赈新梁苑,和羹旧傅严。”

作者诗题诗句
令狐楚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龙衮期重补,梅羹伫再和。
元稹赠毛仙翁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公乘亿赋得郎官上应列宿佐商依傅说,仕汉笑冯唐。
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受脤新梁苑,和羹旧傅岩。
刘长卿秋日夏口涉汉献李相公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命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运筹初减灶,调鼎未和羹。
司空曙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孟浩然和张丞相春朝对雪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宋之问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岑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
岑参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
席豫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
徐夤梅花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
方干献浙东王大夫二首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李世民执契静三边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
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十首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
李咸用赠友弟他时讵有盐梅味,今日犹疑腹背毛。
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
李端喜皇甫郎中拜谕德兼集贤学士几日调金鼎,诸君欲望尘。
李义奉和希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李隆基端午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李隆基钱王晙巡边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杜甫昔游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权德舆仲秋朝拜昭陵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餗。
沈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遇枢揆盐梅和鼎食,家声众所归。
沈佺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
温庭皓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理瑩送戴三徵君还谷口旧居谢安何日起,台鼎伫君调。
皇甫冉彭祖井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卢纶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羊士谔东渡早梅一树岁华如雪酣赏成咏晚实和商鼎,浓香拂寿杯。
苏颋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苏颋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更知西向乐,宸藻协盐梅。
裴度中书即事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九郡竟歌兼煮海,四方皆得共和羹。
贯休送刘相公朝觐二首之二燮理久徵殷傅说,谭真欲过李玄通。
贯休送卢舍人朝觐既握钟繇笔,须调傅说羹。
贾岛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
钱起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德佐调梅用,忠输击虏年。
钱起送王相公赴范阳受脤乃调鼎,为霖更洗兵。
钱起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不愁欢乐尽,积庆在和羹。
韦庄同旧韵期君调鼎鼐,他日俟羊斟。
韦处厚盛山十二诗梅溪味调方荐实,腊近又先春。
韩偓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授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
韩愈苦寒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
韩愈咏雪赠张籍岂堪裨岳镇,强欲效盐梅。
词语解释:和羹  拼音:hé gēng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词语解释:和鼎  拼音:hé dǐng
(1).谓调味。古以盐、梅调味,因以“和鼎”指盐、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芳越薰椒,味超和鼎。” 石声汉 注:“盐、梅。”
(2).比喻辅佐君主的宰臣。《魏书·任城王澄传》:“臣诚才非臺弼,智闕和鼎。” 唐 张九龄 《敕赐宁王池宴》诗:“徒参和鼎地,终谢巨川舟。”参见“ 和羹 ”。
词语解释:和羹  拼音:hé gēng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词语解释:调味  拼音:tiáo wèi
加调料于菜肴使味美;调和味道。《鹖冠子·泰鸿》:“调味、章色、正声,以定天地人事,三者毕此矣。” 汉 王充 《论衡·谴告》:“ 狄牙 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咸。”《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桓公 召 易牙 而问曰:‘汝善调味乎?’” 刘绍棠 《藏珍楼》:“﹝ 何柳春 把鲫鱼﹞放进白铁桶,加上调味佐料,便炖了起来。”
词语解释:调梅  拼音:diào méi
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唐 李乂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 细柳 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本朝父子祖孙宰相》:“ 王弇州 载 明 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
词语解释:调羹  拼音:tiáo gēng
(1).《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因以“调羹”喻治理国家政事。 宋 赵善括 《醉蓬莱·魏相国生日》词:“补袞工夫,调羹手段,如今重试。”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老爷寿诞, 小玉 绣得一枝梅在此间,愿老爷为国调羹。”
(2).指宰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本朝状元宰相》:“今七卿中,有 潘芝轩 世恩 、 胡希庐 长龄 、 茹总宪 芬 、 王司空 以衔 、 姚阁学 文田 凡五人,皆有调羹之望焉。”
(3).调和羹汤。《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帝赐食,亲为调羹。”后多用作皇帝赏识臣下之典。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文章献赤墀,甘泉紫芝。凌云辞赋世称奇,至尊叹息幸同时也。降輦调羹,臣子荣遭际。” 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书》:“惟 太白 长流 夜郎 。然其走马上金鑾,御手调羹,贵妃侍砚,与 崔宗之 著宫锦袍游遨江上,望之如神仙。”
(4).泛指烹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一旦命皇族之同行者食,御手亲将调羹,呼左右俾出市茴香。”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三四:“两两鸳鸯挟凤雏,调羹食性各諳姑。”
(5).喻指夫妇和谐的日常生活。《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游仙阁内占离合,拜月亭前问死生;此去愿君心自省,同来与妾共调羹。”
(6).汤匙,舀汤的小勺。 清 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大小人家做黄齏汤,每饭用调羹,不用箸。调羹曰差非,又曰匙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小鸦头来禀命开饭, 苟太太 点点头;一会儿先端出杯、筷、调羹、小碟之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八:“他一口气讲了这么多,感到有点累了,低下头去,用调羹舀了几勺乳油鸡蓉汤喝。”
词语解释:调鼎  拼音:tiáo dǐng
(1).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 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 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元 萨都剌 《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词语解释:盐梅  拼音:yán méi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