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有田种玉 玉持雍伯 玉田 秧白石 种出蓝田 种玉 种玉无田 种玉田 种田生玉 种田生白玉 美田种玉 耕耘生白璧

相关人物杨伯雍


《搜神记》卷十一
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水经注疏》卷十四〈鲍邱水〉
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也。《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而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双。徐氏妻之,遂即家焉。《阳氏谱》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博施,天祚玉田。


典故简释
玉田喻雪景。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种玉喻雪景,或喻田园之美。唐李商隐《喜雪》:“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作者诗题诗句
刘庭琦奉和圣制瑞雪篇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施肩吾玩友人庭竹曾去玄洲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李绅登(一作祭)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王维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卢纶送王尊师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
卢纶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罗虬比红儿诗定知不及红儿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钱起题嵩阳焦道士石壁彩云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
韦渠牟步虚词十九首几处留丹灶,何时种玉田。
高骈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自要乘风随羽客,谁同种玉验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