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啼妆 堕马妆 妆浅休啼脸 孙寿妖态 孙寿愁眉 孙眉 折腰行 龋齿孙娘

相关人物梁冀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玄孙)梁冀〉~79~
弘农人宰宣素性佞邪,欲取媚于冀,乃上言大将军有周公之功,今既封诸子,则其妻宜为邑君。诏遂封冀妻孙寿为襄城君,兼食阳翟租,岁入五千万,加赐赤绂,比长公主。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墯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冀亦改易舆服之制,作平上軿车,埤帻,狭冠,折上巾,拥身扇,狐尾单衣。寿性钳忌,能制御冀,冀甚宠惮之。

《后汉书》志第十三〈五行一·服妖〉~3270~
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要步、龋齿笑。所谓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堕马髻者,作一边。折要步者,足不在体下。龋齿笑者,若齿痛,乐不欣欣。始自大将军梁冀家所为,京都歙然,诸夏皆放效。此近服妖也。


作者诗题诗句
罗虬比红儿诗之四十六殷勤为报梁家妇,休把啼妆赚后人。
词语解释:啼妆  拼音:tí zhuāng
见“ 啼粧 ”。
亦作“ 啼糚 ”。亦作“ 啼妆 ”。 1. 东汉 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 宋 欧阳修 《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粧更为谁?”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2).借指美人的泪痕。 前蜀 韦庄 《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清 吴伟业 《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一本作“ 粧 ”。
词语解释:堕马妆  拼音:duò mǎ zhuāng
犹堕马髻。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夜烛飞鸞影,晨匳堕马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