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罚锾


《尚书》卷十九〈周书·吕刑〉~300~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旧题汉·孔安国传:「疑则赦,从罚。六两曰锾,锾,黄铁也。阅实其罪,使与罚各相当。」


作者诗题诗句
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一韵一首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
词语解释:罚锾  拼音:fá huán
罚金。古代赎罪,用锾计算,故名。《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鍰。” 孔 传:“六两曰鍰。”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诗:“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鍰。” 清 顾炎武 《钱法论》:“ 隆虑公主 以钱千万为子赎死,是罚鍰之入以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你就认个庸医杀人,也不过是个‘杖罪’,好像还有‘罚鍰赎罪’的例,化几两银子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