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放麑

相关人物孟孙


《韩非子》卷七〈说林上〉~436~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词语解释:放麑  拼音:fàng ní
亦作“ 放麛 ”。 《韩非子·说林上》:“ 孟孙 猎得麑,使 秦西巴 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 弗忍而与之。”后以“放麑”为仁德之典。《东观汉记·光武纪》:“仰视天,俯视地,观于放麑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四:“吾闻 中山 相,乃属放麑翁。” 明 张居正 《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书》:“盖度彼既感吾放麑之恩,而又适愜其平生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