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千秋岁引 《高丽史·乐志》,名《千秋岁令》;李冠词,名《千秋万岁》。

千秋岁引 双调八十二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王安石

  别馆寒砧 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 庾楼月 
  中仄中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中中中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中中

宛如昨 
中中仄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中平中中平仄中平中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中中

酒醒后 思量著 
中中中平平仄


此即《千秋岁》调,添字减字、摊破句法,自成一体,与《千秋岁》较,惟前段第二句减一字,后段第一句、第二句各添二字,第三句添一字,前后段第四、五句各添两字,结句各减一字、摊破作三字两句,其源实出于《千秋岁》。《词律》疏于考据,类列于《千秋岁》后,又云两调迥别。故为两列而论之如此。 此调始于此词,自应以此词为定格,若李冠一词,无名氏二词,则又从此词添字耳,可平可仄,即参下三词句法同者。

又一体 双调八十四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李 冠

  杏花好 子细君须辨 比早梅深 夭桃浅 把鲛绡 淡拂鲜红色 蜡融紫萼重重现 烟外悄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风中笑 香满院 
平平仄平仄仄

  欲绽全开俱可羡 粹美妖娇无处选 除卿卿是寻常见 倚天真 艳冶轻朱粉 分明洗出胭脂面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追往事 绕芳榭 千千遍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此即王词体,惟前段起句三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上四下三、作折腰句法,前后段第四句各添一衬字异。

又一体 双调八十五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七仄韵、一叠韵《高丽史·乐志》 无名氏

  想风流态 种种般般媚 恨别离时太容易 香笺欲写相思意 相思泪滴香笺字 画堂深 银烛暗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重门闭 
平平仄

  似当日欢娱何日遂 愿早早相逢重设誓 美景良辰莫轻弃 鸳鸯帐里鸳鸯被 鸳鸯枕上鸳鸯睡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似恁地 长恁地 千秋岁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王词体,惟前段第二句添一字,后段第一、二句各添一衬字,前后段第四句各多押一韵,后段第六、七句多一押韵、叠韵异。

又一体 双调八十七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翰墨全书》 无名氏

  词赋伟人 当代一英杰 信独步儒林 蟾宫客 名登雁塔正青春 更不历 郡县徒劳力 即趋朝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典文衡 居花掖 
仄平平平平仄

  得雋词科推第一 便掌丝纶天上尺 见说庆生辰 当此日 翠蓂三四叶方新 况朱明 正属清和节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行作个 黑头公 专调燮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此亦王词体,惟前段第二句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第五句各多一衬字异。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