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湔裙 舞裙未湔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晦日〉~270~2~
《荆楚岁时记》:「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时俗重以为节士,女汎舟或临水宴乐。」注:「《玉烛宝典》曰:『元日至月晦,今并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

《后汉书》志第四〈礼仪上·祓禊〉~30~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絜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絜之矣。

词语解释:湔裙  拼音:jiān qún
古代的一种风俗。《北史·窦泰传》:“﹝ 竇泰 母﹞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 唐 吕渭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湔裙节令,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详“ 湔裳 ”。
词语解释:湔裳  拼音:jiān cháng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