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半作帆 纹锦制帆 采绳纤手 锦帆 锦帆龙舟 锦缆 锦缆龙舟 长堤帆影 青娥殿脚 龙艘锦缆


《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686~
又造龙舟凤艒,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募诸水工,谓之殿脚,衣锦行?,执青丝缆挽船,以幸江都。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已上给楼船,九品已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大业拾遗记》
大业十二年,炀帝将幸江都,命越王侑留守东都。宫女半不随驾,争泣留帝,言辽东小国,不足以烦大驾,愿择将征之。攀车留借,指血染鞅,帝意不回,因戏飞白题二十字,赐守宫女云:我梦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车驾既行,师徒百万前驱。大桥未就,则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御命甚酷,以铁脚木鹅试彼浅深。鹅止,谓浚河之夫不忠,队伍死冰下。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帝离都旬日,幸宋何妥所进车。车前只轮高广,疏钉为刃。后只轮庳下,以柔榆为之,使滑劲不滞。使牛御马(车名)自都抵汴郡。日进御女车。车<车宪>垂鲛绡纲,杂缀片玉鸣铃,行摇玲珑,以混车中笑语,冀左右不闻也。长安贡御车女袁宝儿,年十五,腰肢纤堕,骏憨多态,帝宠爱之,特厚。时洛阳进合蒂迎辇花,云得之嵩山坞中,人不知名,采者异而贡之。会帝驾适至,因以迎辇名之。花外殷紫,内素腻,菲芬粉蕊,心深红,跗争两花,枝干烘翠,类通草,无刺。叶圆长薄,其香气农芬馥,或惹襟袖,移日不散,嗅之令人不多睡。帝令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时诏虞世南、草征辽指挥德音敕于帝侧,宝儿注视久之,帝谓世南曰:"昔传飞燕可掌上舞,朕常谓儒生饰于文字,岂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宝儿,方昭前事。然多憨态,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世南应诏为绝句曰: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上大悦。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舟前为舞台,台上垂蔽日帘,帘即蒲泽国所进,以负山蛟睫幼莲根丝贯小珠间睫编成,虽晓日激射,而光不能透。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缕金楫,号为殿脚女。

《炀帝开河记》
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粱,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取吴越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垫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词语解释:锦帆  拼音:jǐn fān
亦作“ 锦颿 ”。
(1).锦制的船帆。亦指有锦制船帆的船。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 煬帝 幸 江都 ……至 汴 ,御龙舟, 萧妃 乘凤舸,锦帆綵缆,穷极侈靡。” 唐 李商隐 《隋宫》诗:“玉璽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清 徐昂发 《扬州》诗:“木鵞沉处锦颿斜, 隋氏 离宫接暮霞。”
(2).借指装饰华丽的船。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 洞庭 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3).指杀人越货的亡命徒。典本《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民闻铃声,即知是 寧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寧 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於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繒锦维舟。” 清 乐宫谱 《毛生》:“前 明 熹庙 时,天下多故,盗贼充斥,锦帆緑林之徒,所在多有。”
词语解释:锦缆  拼音:jǐn lǎn
锦制的缆绳;精美的缆绳。 南朝 陈 张正见 《公无渡河》诗:“金隄分锦缆,白马渡莲舟。”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春风自信牙檣动,迟日徐看绵缆牵。”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
词语解释:青娥殿脚  拼音:qīng é diàn jiǎo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帝御龙舟……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版鏤金檝,号为殿脚女。”后因以“青娥殿脚”指挽舟美女。 前蜀 韦庄 《河传》词:“青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