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南薰
1.亦作“ 南熏 ”。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 唐 王维 《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清 高士奇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
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 唐 邬载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明 何景明 《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乾隆 庚戌四月,上东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问 吉甫 子孙。途次,南薰徐来,上语侍臣曰:‘此即《诗》所谓“穆如清风”也。’”
3. 唐 宫殿名。 唐 杜甫 《丹青引》:“ 开元 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 南薰殿 。”
4.泛指宫观楼殿。 宋 张先 《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復生元圣,风入 南薰 。拜恩遥闕,衣上晓色犹春,望 尧 云。” 清 陈维崧 《贺新凉·作客东京寂寥谁侣西风落叶间诣旗亭》词:“却是 吴 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羣合乐 南薰 门下。”
5.门名。《宋史·地理志一》:“﹝ 东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 南薰 ,东曰 宣化 ,西曰 安上 。”词语解释:南风 拼音:nán fēng
(1).从南向北刮的风。《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 毛 传:“南风谓之凯风。”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弘 ( 郑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邪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 清 宋琬 《三叹》诗:“ 黄河 涛浪山巃嵸,溯流五日皆南风。”
(2).古代乐曲名。相传为 虞舜 所作。《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辨乐解》:“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琴谱〉序》:“拟《清庙》之古,賡《南风》之诗,圣人之制作也。”
(3).南方的乐曲。《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杨伯峻 注:“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也。” 清 吴乔 《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参见“ 南风不竞 ”。
(4).指《诗经》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 开元 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指 南朝 诗的风格。 明 胡应麟 《诗薮·杂编·遗逸下》:“盖至是南风渐渍於北,而六代淫靡之音极矣。於是 唐 文挺出,一扫而汎空之。”
(6).南方的风气。 唐 杜甫 《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7).男风;男色。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一折:“俺大王爷最爱南风,我们献去做个头功,倒有重重的赏赐哩。”《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原来 安 进士, 杭州 人,喜尚南风,见书童儿唱的好,拉着他手儿两个一递一口吃酒。” 清 褚人获 《坚瓠五集》卷三:“美男破老,男色所从来远矣…… 闽 、 广 两 越 尤甚。京师所聚小唱最多,官府每宴,輒夺其尤者侍酒,以为盛事,俗呼为南风。”
词语解释:南风不竞 拼音:nán fēng bù jìng
(1).《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杜预 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 师旷 唯歌南北风者,听 晋 、 楚 之强弱。”后用以比喻力量衰弱,士气不振。《南齐书·明帝纪赞》:“ 沔阳 失土,南风不竞。”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南风不竞,北势偏雄,俺这里折尽兵和将。” 周咏 《秋怀》诗之七:“万里归家又别家,南风不竞哭 中华 。”
(2).用以比喻竞赛中一方失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子敬 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词语解释:南风歌 拼音:nán fēng gē
古代乐曲名。 宋 王安石 《朝日一曝背》诗:“樵松煮涧水,既食取琴弹。弹作《南风歌》,歌罢坐长嘆。”详“ 南风 ”。
词语解释:南风 拼音:nán fēng
(1).从南向北刮的风。《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 毛 传:“南风谓之凯风。”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弘 ( 郑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邪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 清 宋琬 《三叹》诗:“ 黄河 涛浪山巃嵸,溯流五日皆南风。”
(2).古代乐曲名。相传为 虞舜 所作。《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辨乐解》:“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琴谱〉序》:“拟《清庙》之古,賡《南风》之诗,圣人之制作也。”
(3).南方的乐曲。《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杨伯峻 注:“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也。” 清 吴乔 《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参见“ 南风不竞 ”。
(4).指《诗经》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 开元 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指 南朝 诗的风格。 明 胡应麟 《诗薮·杂编·遗逸下》:“盖至是南风渐渍於北,而六代淫靡之音极矣。於是 唐 文挺出,一扫而汎空之。”
(6).南方的风气。 唐 杜甫 《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7).男风;男色。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一折:“俺大王爷最爱南风,我们献去做个头功,倒有重重的赏赐哩。”《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原来 安 进士, 杭州 人,喜尚南风,见书童儿唱的好,拉着他手儿两个一递一口吃酒。” 清 褚人获 《坚瓠五集》卷三:“美男破老,男色所从来远矣…… 闽 、 广 两 越 尤甚。京师所聚小唱最多,官府每宴,輒夺其尤者侍酒,以为盛事,俗呼为南风。”
词语解释:南风不竞 拼音:nán fēng bù jìng
(1).《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杜预 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 师旷 唯歌南北风者,听 晋 、 楚 之强弱。”后用以比喻力量衰弱,士气不振。《南齐书·明帝纪赞》:“ 沔阳 失土,南风不竞。”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南风不竞,北势偏雄,俺这里折尽兵和将。” 周咏 《秋怀》诗之七:“万里归家又别家,南风不竞哭 中华 。”
(2).用以比喻竞赛中一方失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子敬 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词语解释:熏弦 拼音:xūn xián
同“薰弦”。
《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熏弦"指《南风歌》。
词语解释:薰弦 拼音:xūn xián
《孔子家语·辩乐》:“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薰弦”指《南风歌》。 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越 人未必知 虞舜 ,一奏薰弦万古风。” 五代 齐己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词语解释:熏风 拼音:xūn fēng
东南风;和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熏风。” 高诱 注:“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 明 徐渭 《忆潘公》诗之一:“记得当时官舍里,熏风已过荔枝红。”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博物馆》诗:“旭日东方红似火,熏风南国暖於绵。”词语解释:舜琴 拼音:shùn qín
五弦琴。相传为 舜 为创,故云。《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风》。” 南朝 梁 沉约 《梁鞞舞歌》:“ 舜 琴中已絶, 尧 衣今復垂。” 前蜀 韦庄 《悼亡姬》诗:“ 湘江 水阔 苍梧 远,何处相思弄 舜 琴。”词语解释:薰风 拼音:xūn fēng
(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东阳 《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
(2).相传 舜 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有虞 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词语解释:虞弦
语本《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因以“虞絃”指琴。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强对南薰奏 虞 絃,只觉指下餘音不似前。” 明 何景明 《题严内翰赐扇》诗:“象轂银鐶倍光宠,好扬薰风助 虞 絃。” 清 何世麟 《感赋》:“苗顽几费南熏格,一曲 虞 絃响至今。”词语解释:解愠 拼音:jiě yùn
消除怨怒。语出《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 舜 弹五絃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唐 张九龄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诗:“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清 袁枚 《答某明府书》:“足下解愠处甚多,其速往可也。” 何启 胡礼恒 《新政论议》:“公平布则郅治可期,有阜财解愠之风,无敢怒难言之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