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投杼 拼音:tóu zhù
(1).《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处 费 , 费 人有 曾参 者,与 曾子 同名族,杀人。人告 曾子 之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墻而走。夫以 曾子 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谣言众多,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之贤不若 曾参 ,王之信臣又不如 曾参 之母信 曾参 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齐书·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説,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宋 孝宗 《复岳飞官封敕》:“会中原方议於櫜弓,而当路力成於投杼。”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夫谗言屡至,慈母投杼;浸渍之灌,可解胶漆。”
(2).织布。亦借指织女星。 明 夏完淳 《七夕咏牛女》:“汉北有负軛,汉南有投杼。”词语解释:投梭 拼音:tóu suō
(1).织布时来回投射梭子。指织布。 五代 王周 《采桑女》诗:“採桑知蚕饥,投梭惜夜迟。”
(2).见“ 投梭折齿 ”。
词语解释:投梭折齿 拼音:tóu suō shé chǐ
《晋书·谢鲲传》:“邻家 高 氏女有美色, 鯤 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后以“投梭折齿”为女子拒绝调戏的典故。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诗》:“惟《静女》篇则真难解其言,此女俟我於城隅,又貽我以物,我悦其美。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投梭折齿矣。”亦作“ 投梭之拒 ”。 唐 元稹 《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不知有慕 涘烈娜 之 克力泰士 者,虽遭投梭之拒,而未能忘情者也。”亦省作“ 投梭 ”。 明 马銮 《投梭女》诗:“早识春蚕丝易尽,当时应悔误投梭。”词语解释:曾参杀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 曾参 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 南朝 宋 鲍照 《谢随恩被原疏》:“繇臣悴贱,可悔可诬, 曾参 杀人,臣岂无过。” 唐 韩愈 《释言》:“市有虎,而 曾参 杀人,谗者之效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这寃怎伸,硬叠成 曾参 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