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探珠 拼音:tàn zhū
见“ 探驪得珠 ”。
词语解释:探骊得珠 拼音:tàn lí de zhū
传说古代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其子入水,得千金之珠。他对儿子说:这种珠生在九重深渊的骊龙颔下。你一定是趁它睡着摘来的,如果骊龙当时醒过来,你就没命了。事见《庄子·列御寇》。后以“探驪得珠”喻应试得第或吟诗作文能抓住关键。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其书法论一篇,聚古人大旨于数百言之中,如探驪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亦省作“ 探珠 ”、“ 探驪 ”、“ 探驪珠 ”。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四公会》:“ 白公 览诗曰:‘四人探驪,吾子先获其珠,所餘鳞甲何用?’三公於是罢唱。” 程善之 《寄洪棣臣金陵》诗:“倾觴尽醉狂歌呼,兴酣题句探驪珠。”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挥毫惊倚马,鬮韵想探驪。”词语解释:探龙颔 拼音:tàn lóng hàn
喻科举得第。亦以喻冒犯君威。 唐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桂堂纵道探龙頷,兰省何曾驻鹤心。” 章炳麟 《箴新党论》:“ 汉 官之视虏主,无以异於吾族帝王,乃欲昂首伸眉,上法先正,外饰直言之名,内有植党之志,真昔人所谓探龙頷、批逆鳞者。”参见“ 探驪得珠 ”。
词语解释:探骊得珠 拼音:tàn lí de zhū
传说古代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其子入水,得千金之珠。他对儿子说:这种珠生在九重深渊的骊龙颔下。你一定是趁它睡着摘来的,如果骊龙当时醒过来,你就没命了。事见《庄子·列御寇》。后以“探驪得珠”喻应试得第或吟诗作文能抓住关键。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其书法论一篇,聚古人大旨于数百言之中,如探驪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亦省作“ 探珠 ”、“ 探驪 ”、“ 探驪珠 ”。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四公会》:“ 白公 览诗曰:‘四人探驪,吾子先获其珠,所餘鳞甲何用?’三公於是罢唱。” 程善之 《寄洪棣臣金陵》诗:“倾觴尽醉狂歌呼,兴酣题句探驪珠。”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挥毫惊倚马,鬮韵想探驪。”词语解释:采珠 拼音:cǎi zhū
入水取珠。 唐 元稹 《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採珠之人判死採。”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 刘鋹 据 岭 南,置兵八千人,专以採珠为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珠池采珠法》:“盖 蜑 丁皆居海艇中採珠,以大舶环池,以石悬大絙,别以小绳繫诸 蜑 腰,没水取珠。”词语解释:衔珠 拼音:xián zhū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 哙参 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 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 参 。又,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 汉 高诱 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泰》:“白鹤衔珠,夜寳反明。怀我德音,身受光劳。”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 唐 张说 《和朱使欣》诗之一:“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2).《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黄帝 之子名 青阳 ,是曰 少昊 ,一名 挚 ,有白云之瑞,号为 白帝 。有凤衔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怀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唐 李峤 《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锡,兼峻衔珠之宠。”词语解释:骊宫 拼音:lí gōng
指 华清宫 。因其建在 骊山 之上,故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兼山配极,照鸞闕於霞标;荐水涵元,湛 驪宫 於雾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驪宫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词语解释:骊珠 拼音:lí zhū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词语解释:骊龙 拼音:lí lóng
黑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 《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时古调》四:“ 河朔 淮西 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词语解释:骊龙珠 拼音:lí lóng zhū
即骊珠。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参见“ 驪珠 ”。
词语解释:骊珠 拼音:lí zhū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词语解释:龙颔 拼音:lóng hàn
骊龙的下巴。传说其下有珠。 唐 陆复礼 《珠还合浦赋》:“利用溥博,何必取之於龙頷;报德宏多,奚由得之於蛇口?”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凤形怜彩笔,龙頷借驪珠。” 唐 杜牧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圆疑窃龙頷,色已夺鸡冠。”参见“ 龙珠 ”。
词语解释:龙珠 拼音:lóng zhū
珍贵的宝珠。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 越 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 明 吴承恩 《贺周兰墩升都督障词引》:“七略九流,照龙珠於学海;五车三篋,鸣凤管於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