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昆丘


《山海经·山经》卷二〈西次三经·西山经〉~47~
西南四百里,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穆天子传》卷二~2~
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

《山海经·海经》卷六〈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294~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博物志》卷一〈地理略自魏氏日已前夏禹治四方而制之〉
《河图括象》曰:「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为河也。」


作者诗题诗句
欧阳詹李评事公进示文集因赠之泠泠中山醇,片片昆丘璠。一杯有余味,再览增光鲜。
武元衡甫构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
词语解释:昆丘  拼音:kūn qiū
亦作“崐丘”。亦作“崐邱”。 即 昆仑山 。《隋书·音乐志下》:“原载垂德, 崐丘 主神。阴坛吉礼,北至良辰。” 唐 王绩 《古意》诗之一:“材抽 嶧山 干,徽点 崑丘 玉。”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龙驭 崑丘 ,鸟发 玄圃 。” 明 何景明 《登楼凤县作》诗之二:“如闻乘八骏,早晚向 崑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