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典故、词汇
词牌
韵典(诗韵全璧)
词林正韵
简繁体互转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用典分析
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1024个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检
按人物分检
典故
泣血
泪成血
《礼记·檀弓上》
「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东汉·郑玄注:「言泣无声如血出。」
作者
诗题
诗句
曹邺
下第寄知己
自知才不堪,岂敢频泣血。
曹邺
成名后献恩门
僻居城南隅,颜子须泣血。
窦常
凉国惠康公主挽歌
泪有潜成血,香无却返魂。
词语解释:泣血 拼音:qì xuè
(1).无声痛哭,泪如血涌。一说,泪尽血出。形容极度悲伤。
《易·屯》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宋 欧阳修
《皇祐四年与韩忠献王书》
:“某叩头泣血,罪逆哀苦,无所告诉。”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
:“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泣血陈辞,不知所云。”
(2).指因极度悲痛而无声哭泣时流出的眼泪。
《晋书·王敦传》
:“闻之惶惑,精神飞散,不觉胸臆摧破,泣血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