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力穷鲁缟 强弩之末 强弩末


《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286~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许慎曰:「鲁之缟尤薄。」

《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韩安国〉~2402~
安国曰:「不然。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劳。故接兵覆众众,伐国堕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夫盛之有衰,犹朝之必莫也。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五]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则后利,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意者有它缪巧可以禽之,则臣不知也;不然,则未见深入之利也。臣故曰勿击便。」

词语解释:强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亦作“彊弩之末”。 《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衝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 鲁 縞。”谓强弩发出的箭,到了末程,连 鲁 绢也穿不过。比喻衰微之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曹操 之众,远来疲弊,闻追 豫州 ,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 鲁 縞’者也。” 明 张煌言 《上延平王书》:“兼之虏势已居强弩之末,畏澥如虎,不得已而迁徙沿海,为坚壁清野之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自从前两年开了个 山西 賑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强弩之末,我看不到几时,就要停止的了。”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 南宋 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