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貔貅


《礼记·曲礼上》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东汉·郑玄注:「载谓举于旌首以警众也。」「貔貅亦挚兽也。」唐·孔颖达疏:「貔貅是一兽,亦有威猛也。」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书》云「如虎如貔」,《尔雅》云「貔,白狐」,《礼》曰「前有挚兽,则载貔貅」是也。


作者诗题诗句
李洞东川高仆射油幢影里拜清风,十里貔貅一片雄。
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貔貅环玉帐,鹦鹉破蛮笺。
杨巨源邵州陪王郎中宴西塞无尘多玉筵,貔貅鸳鹭俨相连。
词语解释:貔貅  拼音:pí xiū
亦作“豼貅”。
(1).古籍中的两种猛兽。《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 炎帝 战於 阪泉 之野。” 司马贞 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 辽 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2).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絶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 清 毕著 《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 柳亚子 《读史》诗之七:“緑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