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七哀

相关人物王粲(字仲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七哀诗二首〉~087~
〈七哀诗二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作者诗题诗句
皎然题余不溪废寺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词语解释:七哀  拼音:qī āi
(1). 魏 晋 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 汉 末。 汉 王粲 、 三国 魏 曹植 、 晋 张载 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文选·曹植〈七哀诗〉》 唐 吕向 题解:“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隋 江总 《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 唐 杜甫 《垂白》诗:“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元 萨都剌 《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
(2).泛指多种哀伤。 唐 陆龟蒙 《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