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期颐


《礼记注疏》卷一〈曲礼〉~7~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唐·孔颖达疏:「人年百岁不复知衣服、饮食、寒暖、气味,故人子用心要求亲之意而尽养道也颐养也。」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胡昭〉~365~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舍足于不损之地,居身于独立之处,延年历百,寿越期颐,虽上识不能尚也。」

词语解释:期颐  拼音:qī yí
一百岁。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孙希旦 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慤 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华 《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宋 陆游 《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