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斩空衣 

同源典故吞炭 形容变尽 击衣 漆身 漆身吞炭 炭欲吞 豫让击衣 豫让桥 豫让声消

相关人物豫让 赵襄子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捍,曰:「欲为知伯报雠!」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雠,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作者诗题诗句
周匡物及第后谢座主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李白东海有勇妇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雍裕之四色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词语解释:吞炭  拼音:tūn tàn
(1).指吞咽火炭毁嗓子。《尸子》卷下:“昔 夏桀 之时……曼声吞炭,内阑而不歌,飞鸟鎩翼,走兽决蹄。”
(2).谓报恩。用 豫让 吞炭事。《梁书·侯景传》:“福禄官荣,自是天爵,劳而后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谬也!” 唐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冯当世 ﹞早年薄游里巷,夜为街卒所繫, 鄂 守 王素 亟释之…… 冯 貽以诗,有‘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恩。’”参见“ 吞炭漆身 ”。
词语解释: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战国 时, 豫让 受知于 智伯 。后, 韩 、 赵 、 魏 三家合力攻杀 智伯 。 豫让 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 赵襄子 ,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覩圣颜。”《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
词语解释:击衣  拼音:jī yī
春秋 末 晋 人 豫让 事 智伯 , 智伯 甚尊宠之。及 智伯 为 赵襄子 等所灭, 豫让 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 智伯 。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 赵襄子 ,未成而自杀。自杀前,要求 赵襄子 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 襄子 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 豫让 。 豫让 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 智伯 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清 吴兆骞 《赠孔叟》诗:“击衣不得心自哀,置铅无成目空矐。”
词语解释:漆身  拼音:qī shēn
(1).以漆涂身。 战国 晋 豫让 为 智伯 复仇事。《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披髮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司马贞 索隐:“﹝厉﹞音赖,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疮如病癩。” 明 陆垹 《篑斋杂著》:“知同漆身,义比采薇。” 清 刘震 《易水歌》:“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
(2).以漆涂尸。为保存尸体的方法之一。《太平广记》卷九六引《纪闻录》:“﹝ 僧伽大师 ﹞至 景龙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长安 荐福寺 端坐而终。 中宗 即令於 荐福寺 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徧满於 长安 。”
词语解释:豫让桥  拼音:yù ràng qiáo
即 汾桥 。 豫让 为 智伯 报仇,欲刺 赵襄子 于 汾桥 畔,故亦称 汾桥 为 豫让桥 。 汾桥 ,在 并州 晋阳县 (今 太原 )东一里。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诗之五:“既窥 豫让桥 ,復瞰 軹深井 。” 柳亚子 《吊刘烈士炳生》诗:“ 田横岛 上人如梦, 豫让桥 边泪如泉。”参见“ 豫让 ”。
词语解释:豫让  拼音:yù ràng
春秋 战国 间 晋 人。为 晋 卿 智瑶 家臣。 晋出公 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 赵 、 韩 、 魏 共灭 智氏 。 豫让 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 赵襄子 未遂,后为 赵襄子 所捕。临死时,求得 赵襄子 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吕氏春秋·论威》:“ 冉叔 誓必死於 田侯 ,而齐 国 皆惧; 豫让 必死於 襄子 ,而 赵氏 皆恐; 成荆 致死於 韩主 ,而 周 人皆畏。” 唐 张九龄 《上姚令公书》:“君侯察其苟附及不轻受,就而厚之,因而用之,则 禽息 之首,为知己而必碎; 豫让 之身,感国士而能漆。”后亦泛指刺客。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欲存 豫让 心,先试 荆軻 剑。” 陈衍 《辽诗纪事·耶律乙辛〈十香词〉》:“上尝召 登 ( 单登 )弹筝。后諫曰:‘此叛家婢,女中独无 豫让 乎,安得轻近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