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79~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也者,有未始有?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也者。俄而有?矣,而未知有?之果孰有孰?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谓乎?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适焉,因是已。

词语解释:秋毫之末  拼音:qiū háo zhī mò
秋日禽兽毛的末端。比喻极为微细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朱熹 集注:“毛至秋而末鋭,小而难见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祝玉成牙画》:“画事入微,渺如秋毫之末。”亦作“ 秋豪之末 ”。《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 太山 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