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逃名

相关人物法真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法真〉~2774~
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同郡田弱荐真曰:「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屈也。臣愿圣朝就加衮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会顺帝西巡,弱又荐之。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徵。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年八十九,中平五年,以寿终。


作者诗题诗句
孟郊寄张籍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
戎昱赠韦况征君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衔丹诏降茅茨。
李玖白衣叟途中吟二首厌世逃名者,谁能荅姓名。
罗隐送梅处士归宁国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
胡曾赠渔者羡君独得逃名趣,身外无机任白头。
钱起岁暇题茅茨谷口逃名客,归来遂野心。
词语解释:逃名  拼音:táo míng
(1).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法真 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 唐 司空图 《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庞树柏 《寄怀俞养浩先生》诗:“逃名儻悔才为累,畏俗无如酒最宜。”
(2).逃脱罪名。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自夫子之修《春秋》也,盖他邦之篡贼其君者有三,本国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