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乌龙

相关人物张然


《搜神后记》卷九
会稽句章民张然,滞役在都,经年不得归。家有少妇,遂与奴私通。然在都,养一狗,甚快,名曰乌龙,常以自随。后假归,奴与妇谋,欲得杀然。然及妇作饭食,共坐下食。妇语然:「与君当大别离,君可强啖。」然未得啖,奴已张弓拔矢当户,须然食毕。然涕泣不食,乃以盘中肉及饭掷狗,祝曰:「养汝数年,吾当将死,汝能救我否?」狗得食不啖,唯注睛舐唇视奴。然亦觉之。奴催食转急,然决计,拍膝大呼曰:「乌龙与手。」狗应声伤奴。奴失刀杖倒地,狗咋其阳,然因取刀杀奴。以妇付县,杀之。


典故简释
乌龙指家犬,并常暗喻男女欢会。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作者诗题诗句
李商隐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韩偓夏日相风不动乌龙睡,时有娇莺自唤名。
韩偓妒媒洞房深闭不曾开,横卧乌龙作妒媒。
词语解释:乌龙  拼音:wū lóng
(1).黑龙。 清 袁枚 《新齐谐·风水客》:“公面纯黑,颈以下白如雪,相传乌龙转世。官至大学士。”
(2).犬名。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九:“ 会稽 句章 民 张然 ,滞役在都……养一狗,甚快,名曰乌龙。”
(3).泛指犬。 唐 李商隐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诗:“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宋 柳永 《玉楼春》词之五:“乌龙未睡定惊猜,鸚鵡能言防漏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或云为物苟且,故谓之狗……俗又讳之,以龙呼狗,有乌龙、白龙之号。”
(4).指马。 元 杨维桢 《昭君曲》:“将军 汉 家高筑坛,身骑乌龙虎豹颜。”
(5).指 浙江省 建德县 的 乌龙山 。 宋 陆游 《乌龙雪》诗:“ 乌龙 如真龙,妥尾卧江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