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四十九 

同源典故三十九年非 五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伯玉年 伯玉知非 伯玉能觉 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悟前非 慕蘧瑗 知六十二年非 知非 蘧玉知非 蘧瑗知非 蘧瑷知非 蘧非

相关人物蘧瑷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25~
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璩瑗也。今年则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谓月悔朔,日悔昨也。」

《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905~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典故简释
伯玉知非指不断改过或表示往事不堪回首。宋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之二:“白首逢人只累欷,今虽未是昨真非。”

作者诗题诗句
刘禹锡答柳子厚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八年纪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难早知非。
李谅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时长庆四年也)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杨巨源和令狐郎中自禀道情龆龀异,不同蘧玉学知非。
权德舆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不待蘧生年,从此知昔非。
武元衡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廉颇不觉老,蘧瑗始知非。
黄滔寓言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词语解释:知非  拼音:zhī fēi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词语解释:蘧瑗知非  拼音:qú yuàn zhī fēi
(1). 春秋 时 卫国 大夫 蘧瑗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因以“蘧瑗知非”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 宋 苏轼 《次韵曹九章见赠》:“ 蘧瑗 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2).代指五十岁。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参见“ 蘧伯玉 ”。
词语解释: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春秋 时 卫国 人,名 瑗 。相传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见《淮南子·原道训》《论语·宪问》:“ 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 。 孔子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孔子家语·弟子行》:“外宽而内正,自极於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终,盖 蘧伯玉 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