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下走

相关人物萧望之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列传·萧望之〉~3284~
望之、堪数荐名儒茂材以备谏官。会稽郑朋阴欲附望之,上疏言车骑将军高遣客为奸利郡国,及言许、史子弟罪过。章视周堪,堪白令朋待诏金马门。朋奏记望之曰:「将军体周召之德,秉公绰之质,有卞庄之威。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窟穴黎庶莫不欢喜,咸曰将军其人也。今将军云若管晏而休,遂行日仄至周召乃留乎?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修农圃之畴,畜鸡种黍,俟见二子,没齿而已矣。如将军昭然度行,积思塞邪枉之险蹊,宣中庸之常政,兴周召之遗业,亲日仄之兼听,则下走其庶几愿竭区区,底厉锋锷,奉万分之一。」望之见纳朋,接待以意。朋数称述望之,短车骑将军。言许、史过失。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下走,仆也。」张晏曰:「吴公子札食邑延陵,薄吴王之行,弃国而耕于皋泽。朋云望之所为若但如管晏,则不处汉朝,将归会稽,寻延陵之轨,隐耕皋泽之中也。」师古曰:「下走者,自谦言趋走之役也。」

词语解释:下走  拼音:xià zǒu
(1).走卒;供奔走役使的人。 南朝 齐 孔稚珪 《上新定法律表》:“将恐此书,永坠下走之手矣。” 宋 叶适 《司马温公祠堂记》:“至於深衣幅巾,退然山泽之间,诚意至义,不敢加一豪於婴儿下走。”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呆官》:“为大令亲随,何等亲密,反求管门,是下走之职。”
(2).自称的谦词。《汉书·萧望之传》:“若 管晏 而休,则下走将归 延陵 之皋。” 颜师古 注:“下走者,自谦言趋走之役也。”《宋书·何尚之传》:“若止于四銖五銖,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祁大夫 不见 叔向 ,今而预知斯举,下走之大过矣。”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下走滥竽教育事业,常病教授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