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谢公 

同源典故谢守


《南齐书》卷四十七〈谢朓列传〉~825~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度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閤祭酒,太子舍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侍读虞云自宜恒应侍接。朓可还都。」朓道中为诗寄西府曰:「常恐鹰隼击,秋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迁新安王中军记室。朓笺辞子隆曰:「朓闻潢污之水,思朝宗而每竭;驽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则?皋壤摇落,对之惆怅;岐路东西,或以呜悒。况乃服义徒拥,归志莫从,邈若坠雨,飘似秋蒂。朓实庸流,行能无算,属天地休明,山川受纳,采一介,搜扬小善,舍耒场圃,奉笔菟园。东乱三江,西浮七泽,契阔戎旃,从容宴语。长裾日曳,后乘载脂,荣立府廷,恩加颜色。沐发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不悟沧溟未运,波臣自荡;渤澥方春,旅翮先谢。清切蕃房,寂寥旧荜。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云在天,龙门不见。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青江可望,候归艎于春渚;朱邸方开,效蓬心于秋实。如其簪履或存,衽席无改,虽复身填沟壑,犹望妻子知归。揽涕告辞,悲来横集。」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咨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宋元嘉中,范让吏部,朱脩之让黄门,蔡兴宗让中书,并三表诏答,具事宛然。近世小官不让,遂成恒俗,恐此有乖让意。王蓝田、刘安西并贵重,初自不让,今岂可慕此不让邪?孙兴公、孔顗并让记室,今岂可三署皆让邪?谢吏部今授超阶,让别有意,岂关官之大小?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例既如此,谓都自非疑。」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


作者诗题诗句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词语解释:谢公  拼音:xiè gōng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词语解释:谢公笺  拼音:xiè gōng jiān
同“谢公牋”。
一种样式的纸。为宋谢景初初创,故称。
词语解释:谢守  拼音:xiè shǒu
指 谢灵运 。 灵运 曾为 永嘉 太守,故称。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唐 严维 《赠送崔子向》诗:“新诗踪 谢守 ,内学似 支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