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揠苗

相关人物孟子


《孟子》卷三《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作者诗题诗句
贾岛送令狐绹相公揠苗方灭裂,成器待陶钧。
词语解释:揠苗  拼音:yà miáo
见“ 揠苗助长 ”。
词语解释:揠苗助长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喻强求速成,有害无益。语本《孟子·公孙丑上》:“ 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宋 吕本中 《紫微杂说》:“学问工夫,全在浹洽涵养藴蓄之久,左右採择,一旦冰释理顺,自然逢源矣,非如世人强袭取之,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 陶行知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亦省作“ 揠苗 ”。 唐 贾岛 《送令狐綯相公》诗:“揠苗方灭裂,成器待陶钧。”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若 邵 郑 二子,单进求名之志失其类,虽顺坂之势可惜,而揠苗之戒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