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瑶阙

同源典故瑶台 


《拾遗记》卷十《昆仑山》
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群仙种耨焉。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作者诗题诗句
司马扎赠王道士瑶台歌一曲,曲尽五烟起。
戴叔伦听韩使君美人歌仙人此夜忽凌波,更唱瑶台一遍歌。
李群玉失鹤瑶台烟雾外,一去不回心。
李群玉辱绵州于中丞书信风标想见瑶台鹤,诗韵如闻渌水琴。
杜牧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无可和宾客相国咏雪诗五门环玉垒,双阙对瑶台。
无可客醉瑶台曙,兵防玉塞寒。
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侯仓曹钊共赋瑶台雪,同观金谷筝。
薛涛赋凌云寺二首之二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薛涛酬辛员外折花见遗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钱起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万点瑶台雪,飞来锦帐前。
陈子昂彩树歌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韦渠牟步虚词十九首之十六瑶台千万里,不觉往来赊。
韦渠牟步虚词十九首之四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齐己升天行瑶阙参差阿母家,楼台戏闭凝彤霞。
词语解释:瑶台  拼音:yáo tái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词语解释:瑶阙  拼音:yáo quē
(1).传说中的仙宫。 五代 齐己 《升天行》:“瑶闕参差 阿母 家,楼臺戏闭凝彤霞。”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瑶闕琼宫,高枕 巫山 十二。” 清 陈维崧 《百字令·淮阴阎再彭以破环词索和为缀此章》词:“半规破镜,筭仍飞上瑶闕。”
(2).指皇宫,朝廷。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诗:“独立当瑶闕,传訶步紫垣。” 宋 谢翱 《回銮曲》诗之二:“都人望气归瑶闕,星扫茸头落参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