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菩萨蛮词谱
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尊前集》注:中吕宫。《宋史·乐志》亦中吕宫。《正音谱》注:正宫。唐唐苏鄂《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碧鸡漫志》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按,温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南唐李煜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淲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菩萨蛮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朱词之不换韵,楼词之三声叶韵,皆变格也。 按,元好问《中州集乐府》,王庭筠词,“断肠人恨余香换,尘暗琐窗春。小花檐月晓,屏掩半山青”,李、晏、孟宗献俱有之,盖回文体也。每句一回,即同李白词体。或以单调另分一体者误。 温庭筠词,前段起句“牡丹花谢莺声歇”,牡字仄声;后段起句“无言匀睡脸”,无字平声;第二句“钗上蝶双舞”,蝶字仄声;结句“无憀独倚门”,独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朱敦儒

  秋风乍起梧桐落  蛩吟唧唧添萧索 敧枕背灯眠  月和残梦圆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起来钩翠箔  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  逼人风露寒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此即李词体,但后段仄韵、平韵,即押前段原韵。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叶韵、两平韵 楼 扶

  丝丝杨柳莺声近 晚风吹过秋千影 寒色一帘轻 灯残梦不成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耳边消息在  笑指花梢待 又是不归来 满庭花自开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按,《太平乐府》无名氏词,“镜中两鬓皤然矣,心头一点愁而已,清瘦仗谁医,羁情只自知。”仄韵即叶平韵,名三声叶,元人多宗之,此词即其体也。
历代作品
共778,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续上)
曹勋 (9首)
曾纡 (1首)
曾觌 (2首)
朱敦儒 (5首)
朱淑真 (4首)
李之仪 (2首)
李元膺 (1首)
李弥逊 (5首)
李清照 (2首)
菩萨蛮(宋·曹勋)

琴堂窗户清无暑。宫妆争捧黄金注。

劝我醉秋风。难辞两脸红。

别来三堕叶。同是修门客。

十载叹萍蓬。方欣一笑同。


菩萨蛮(宋·曹勋)

天台不是登长道。浑如弱水烟波渺。

楼上指归程。春风无限情。

石桥书不到。雁阵横空杳。

愁绪比遥峰。依依千万重。


菩萨蛮(宋·曹勋)

花飞零乱随风舞。花梢犹带虚檐雨。

帘幕映黄昏。江天日暮云。

有人楼上望。生怕褰虚幌。

冷落对炉薰。一春常怨春。


菩萨蛮(宋·曹勋)

等闲将度三春景。景春三度将闲等。

愁怕更高楼。楼高更怕愁。

弄花梅已动。动已梅花弄。

梅看几年催。催年几看梅。


菩萨蛮(宋·曹勋)

萧萧还是秋容暮。炉薰已冷氲香注。

犹记踏香尘。东风满院春。

冷烟迷望处。声断阑干雨。

无计问行云。黄昏空掩门。


菩萨蛮(宋·曹勋)

玉珰摇素腰如束。束如腰素摇珰玉。

宜更醉春期。期春醉更宜。

绣鸳闲永昼。昼永闲鸳绣。

归念不曾稀。稀曾不念归。


菩萨蛮(宋·曹勋)

雨昏连夜催炎暑。暑炎催夜连昏雨。

长簟水波凉。凉波水簟长。

翠鬟双倚醉。醉倚双鬟翠。

香枕印红妆。妆红印枕香。


菩萨蛮(宋·曹勋)

乱山影直危楼起。天涯目断雕阑倚。

寂寞过东风。行宫烟雨中。

长安何处日。城郭今寒食。

谁待翠华归。片云天际飞。


菩萨蛮(宋·曹勋)

稽山鉴水无寒暑。荷香莲露相倾注。

堂拟揖樵风。山围晚照红。

桃根随秀叶。玉麈频招客。

客况不言蓬。回船逸兴同。


菩萨蛮(宋·曾纡)

山光冷浸清溪底。溪光直到柴门里。

卧对白蘋洲。猗眠数钓舟。

溪山无限好。恨不相逢早。

老病独醒多。如此良夜何。


菩萨蛮(宋·曾觌)

云烟漠漠秋容老。茅檐映水人家好。

林叶未凋疏。远山横有无。

平生耕钓事。若个安身事。

劝君早归来。碧香新瓮开。


菩萨蛮(宋·曾觌)

杏花寒食佳期近。一帘烟雨琴书润。

砌下水潺潺。玉笙吹暮寒。

阳台云易散。往事寻思懒。

花底醉相扶。当时人在无。


菩萨蛮(宋·朱敦儒)

芭蕉叶上秋风碧。晚来小雨流苏湿。

新窨木樨沈。香迟斗帐深。

无人同向夕。还是愁成忆。

忆昔结同心。鸳鸯何处寻。


菩萨蛮(宋·朱敦儒)

芙蓉红落秋风急。夜寒纸帐霜华湿。

枕畔木瓜香。晓来清兴长。

轻舟青箬笠。短棹溪光碧。

去觅谢三郎。芦花何处藏。


菩萨蛮(宋·朱敦儒)

乡关散尽当年客。春风寂寞花无色。

长日掩重门。江山眼外昏。

画图高挂壁。嵩少参差碧。

想见卧云人。松黄落洞门。


菩萨蛮(宋·朱敦儒)

老人谙尽人间苦。近来恰似心头悟。

九九是重阳。重阳菊散芳。

出门何处去。对面谁相语。

枕臂卧南窗。铜炉柏子香。


菩萨蛮(宋·朱敦儒)

风流才子倾城色。红缨翠幰长安陌。

夜饮小平康。暖生银字簧。

持杯留上客。私语眉峰侧。

半冷水沈香。罗帷宫漏长。


菩萨蛮(宋·朱淑真)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

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

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菩萨蛮(宋·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菩萨蛮(宋·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菩萨蛮(宋·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攲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菩萨蛮(宋·李之仪)

青梅又是花时节。粉墙闲把青梅折。

玉镫偶逢君。春情如乱云。

藕丝牵不断。谁信朱颜换。

莫厌十分斟。酒深情更深。


菩萨蛮(宋·李之仪)

五云深处蓬山杳。寒轻雾重银蟾小。

枕上挹余香。春风归路长。

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

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


菩萨蛮(宋·李元膺)

彩旗画柱清明后。花前姊妹争携手。

先紧绣罗裙。轻衫束领巾。

琐绳金钏响。渐出花梢上。

笑里问高低。盘云亸玉螭。


菩萨蛮(宋·李弥逊)

风庭瑟瑟灯明灭。碧梧枝上蝉声歇。

枕冷梦魂惊。一阶寒水明。

鸟飞人未起。月露清如洗。

无语听残更。愁从两鬓生。


菩萨蛮(宋·李弥逊)

小山娇翠低歌扇。雏莺学语春犹浅。

无力响方檀。声随玉笋翻。

垂鬟云乍染。媚靥香微点。

未解作轻颦。凝情已动人。


菩萨蛮(宋·李弥逊)

余霞收尽寒烟绿。江山一片团明玉。

攲枕画楼风。愁生草际蛩。

金茎秋未老。两鬓吴霜早。

忍负广寒期。清尊对语谁。


菩萨蛮(宋·李弥逊)

凉飙轻散余霞绮。疏星冷浸明河水。

攲枕画檐风。秋生草际蛩。

雁门离塞晚。不道衡阳远。

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菩萨蛮(宋·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

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

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菩萨蛮(宋·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宋·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