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迎春乐 宋柳永词注:林钟商。元王行词注:夹钟商。

迎春乐 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柳 永

  近来憔悴人惊怪 为别后 相思煞 我前生 负你愁烦债 便苦恁 难开解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中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仄

  良夜永 牵情无奈 锦被里 余香犹在 怎得依前灯下 恣意怜娇态 
  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仄仄平平仄


后段第三句六字、结句五字,此体始于晏词,因晏词换头句八字,宋人无照此填者,故取此词作谱。其可平可仄,即参下晏、秦、杨三词。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晏 殊

  长安紫陌春归早 亸垂杨 染芳草 被啼莺 语燕催清晓 正好梦 频惊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当此际 青楼临大道 幽会处 两情多少 莫惜明珠百琲 占取长年少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柳词同,惟换头句多一字,作八字句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一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秦 观

  菖蒲叶叶知多少 惟有个 蜂儿妙 雨晴红粉齐开了 露一点 娇黄小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早是被 晓风力暴 更春共 斜阳俱老 怎得花香深处 作个蜂儿抱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柳词同,惟前段第三句减一字,作七字句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一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杨无咎

  新来特特更门地 都收拾 山和水 看明年 事事如意 迎福禄 俱来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莫管明朝添一岁 尽同向 尊前沈醉 且共唱 迎春乐 祝母千秋岁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亦秦词体,惟前段第三句作上三下四句法,后段第三句六字折腰,换头句又不作上三下四句法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一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贺 铸

  云鲜日嫩东风软 雪初融 水清浅 低鬟舞按迎春遍 似飞动 钗头燕 
  中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仄平平仄

  漫折梅花曾寄远 问谁为 倚楼凄怨 身伴未归鸿 犹顾恋 江南暖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仄仄平平仄中仄中中平中中仄平平仄


此词后段第三、四、五句五字,结句六字,与晏、柳、秦词体又微异,《东山集》四首皆同。周邦彦词,又本此添字也。 贺词别首,前段起句“六华应腊妆吴苑”,六字仄声;第三句“玉环风调依然在”,玉字仄声,风字平声;结句“都付与、弦声写”,都字平声,付字仄声;后段起句“三月十三寒食夜”,三字平声,十字仄声;第二句“归路指、玉溪南馆”,归字平声,路字仄声;第三句“细语人不闻”,细字、不字俱仄声,人字平声;结句“久背面、秋千下”,久字仄声,又“微风动、双罗带”,风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至前段第二句,或作“指尖纤态闲暇”,或作“小樱唇浅娥黛”,或作“小山堂晚张宴”,平仄如一,当是音律所寓,不可参校别词。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高丽史 乐志》无名氏

  神州丽景春先到 看看是 韶光早 园林深处东风过 红杏里 莺声好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漠漠青烟远远道 触目是 绿杨芳草 莫惜醉重游 逡巡又 年华老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此与贺词同,惟前段第三句不押韵异。 按,宋以《大晟乐》赐高丽,其乐章皆北宋人作,故《高丽史·乐志》有宋词一卷,间亦采之。

又一体 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 周邦彦

  清池小圃开云屋 结春伴 往来熟 忆年时 纵酒杯行速 看月上 归禽宿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中仄中平仄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仄中平仄

  墙里修篁森似束 记名字 曾刊新绿 见说别来长 冷翠藓 封寒玉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


此与贺词同,惟前段第三句添一字,作八字句,仍照柳永、晏殊体填,元王行注夹钟商者,即此体也。宋人有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词可校。 陈词,前段第二句“都未识、行人手”,都字平声,未字仄声,行字平声;结句“花底帽、任欹侧”,花字平声,任字仄声;换头句“斗酒百篇呼太白”,斗字、百字俱仄声;第二句“傲人世、醉中一息”,醉字、一字俱仄声,又“香不散、彩云春透”,春字平声、不字仄声;第三句“何日赋归来”,何字平声;结句“羞人问、连环玉”,羞字、人字俱平声。又,方词,前段第三句“看夕阳倒影花阴速”,夕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