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婆罗门引词谱
婆罗门引 《梅苑》词,名《婆罗门》;段克己词,名《望月婆罗门引》。按,唐《教坊记》有《婆罗门》小曲,《宋史·乐志》有婆罗门舞队。《乐苑》曰:《婆罗门》,商调曲也,开元中,西凉节度杨敬述进。《理道要诀》云: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属黄钟宫。宋词调名,疑出于此。

婆罗门引 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 曹 组

  涨云暮卷 漏声不到小帘栊 银河淡扫澄空 皓月当轩高挂 秋入广寒宫 正金波不动 桂影朦胧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佳人未逢 叹此夕 与谁同 望远伤怀对景 霜满秋红 南楼何处 想人在 长笛一声中 凝泪眼 
  中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平中中仄

立尽西风 
中仄平平


此曹组《望月》词也,故《金词》改名《望月婆罗门引》。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宋蔡仲、严仁、辛弃疾、吴文英,金元好问、李晏、段成己、段克己、李俊民,元张翥诸词,俱与此同。若吴词别首之押韵异同,李词之少押一韵,《梅苑》词之前段添一字、后段减一字,皆变格也。 按,辛词,前段起句“落花时节”,时字平声;严词,第三句“断鸿声唤人愁”,断字仄声,声字平声;辛词,第四句“回首海山何处”,回字平声,海字仄声;第五句“后会渺难期”,后字仄声;后段第二句“记花月、可怜宵”,花字平声;吴词,第三句“空忆双蝉叠翠”,空字平声,严词“可惜等闲孤了”,等字仄声;辛词,第五、六句“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见字、宴字俱仄声,林字平声,又“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才字平声,蔡伸词“凄凉怀抱,算此际、唯我与君同”,此字仄声,吴词“堂空露冷,倩谁唤、行云来洞庭”,来字平声;辛词,结句“人争看、宝马来思”,争字平声,又,李词“酒到处、莫放杯停”,酒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所采三词。

又一体 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 李俊民

  浮云霁色 江涵秋影雁初飞 相逢共绕东篱 点检尊前见在 人似晓星稀 对满山红树 叶叶堪题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露顶 任短发 被风吹 只恐黄花人貌 不似年时 杯添野水 更何用 频频望白衣 沈醉后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携手方归 
平仄平平


此与曹词同,惟换头句不押韵异。

又一体 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 吴文英

  风涟乱翠 酒霏飘汗洗新妆 幽情暗寄莲房 弄雪调冰重会 临水暮追凉 正碧云不破 素月微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双成夜笙 断旧曲 解明璫 别有红娇粉润 初试霓裳 分莲调郎 又拈惹 花茸碧唾香 波晕切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一盼秋光 
仄仄平平


此与曹词同,惟换头句不押韵,第五句又多押一韵异。

又一体 双调七十六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五平韵《梅苑》 无名氏

  江南地暖 数枝先得岭头春 分付似 剪玉裁冰 素质偏怜匀澹 羞杀寿阳人 算多情留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偏在东君 
平仄平平

  暗香旋生 对淡月 与黄昏 寂寞谁家院宇 斜掩重门 墙头半开 却望雕鞍无故人 断肠处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容易飘零 
平仄平平


此亦与曹词同,惟前段第三句添一字、作七字句,后段第六句减一字、作七字句异。
历代作品
共59,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续上)
段成己 (5首)
王寂 (1首)
萧斞 (1首)
许有壬 (2首)
元好问 (4首)
刘秉忠 (2首)
宋褧 (1首)
张翥 (1首)
段克己 (2首)
王恽 (7首)
蔡松年 (1首)
夏完淳 (1首)
望月婆罗门引(元·段成己)

清明后,醉书于史氏之别墅

东风袅袅,飞花一片点征衣。

等闲耗损香霏。

春去春来无迹,静里几人知。

问沈郎何事,带减腰围。

功名愿违。

算此计、未应非。

剩把闲愁殢酒,幽兴裁诗。

溪山好在,怅眼中、渺渺故人稀。

回首处、清泪如丝。


望月婆罗门引(元·段成己)

仲坚复见和,文势亹亹,殊觉逼人,可谓不负忍穷矣。而其言若有所感,因取旧韵述己意以答之。虽知荒于辞章,犹贤于无所用心也

长安倦客,不堪重整旧朝衣。

天香尚带余霏。

盖世虚名何用,政尔畏人知。

爱青山屋上,面面屏围。

十朋弗违。

好事外、卜皆非。

办取残年香火,暇日歌诗。

东涂西抹,笑颠狂、如我向来稀。

休看镜、鬓发成丝。


望月婆罗门引(元·段成己)

翼日,封生仲坚见和,因复用韵以答

小窗睡起,晓寒特地怯春衣。

篝炉坐拥残霏。

滚滚愁来何处,独有两眉知。

倩一尊聊尔,为解重围。

赏心莫违。

桃李事、转头非。

几曲升平旧谱,数首新诗。

花开正好,算一番、风雨未应稀。

舒醉袖、惹住游丝。


望月婆罗门引(元·段成己)

繁华梦断,吹花风起却添衣。

满庭红雨霏霏。

独倚绳床微叹,此意竟谁知。

怅西园转眼,翠幕成围。

事无长违。

觉四十九年非。

便好忙开蒋径,细和陶诗。

风流已置,抚遗编、三叹赏音稀。

人不觉、弦断朱丝。


望月婆罗门引(元·段成己)

晨起,与仲坚偶坐,少焉雨作,其声洒洒然,绝似文场下笔时。因借前韵,戏成一篇

蹉跎岁晚,床头铁砚已生衣。

破窗雨送轻霏。

暗里随风入夜,花上早先知。

听一时下笔,鏖战文围。

天心不违。

更问甚、是和非。

便着春衫换酒,醉墨题诗。

逢场作戏,觉赏心、乐事未全稀。

还自叹、虫吐余丝。


望月婆罗门引 怀古(元·王寂)
  押真韵

笑谈尊俎,坐中惊叹谪仙人。

乌丝落笔如神。

唤起小鬟风味,学按古阳春。

对琼枝璧月,朝暮长新。

宦萍此身。

叹别后、迹俱陈。

独有芳温一念,红泪罗巾。

凭谁妙手,为写寄、崔徽一幅真。

聊慰我、老眼风尘。


望月婆罗门引 叔经宣慰寿(元·萧斞)
  押侵韵

□□□□,□谁人得数登临。

看公钟鼎何心。

凤味东边小筑,桃李作高林。

道诗书教子,绝胜黄金。

千年尚禽。

肯随世、漫浮沉。

好在传家棠树,培壅清阴。

年高德劭,似一日、春光一日深。

青镜里、白发休侵。


望月婆罗门引(元·许有壬)

偕王仁甫左丞、贾伯坚左司,朝罢过李廷秀参议,因观盆梅,遂成欢酌。廷秀求词,醉中赋此

紫宸朝罢,东风吹到谪仙家。

貂裘抖擞尘沙。

一室窗明几净,人境独清华。

有息斋名画,殿帅高茶。

主人意佳。

道分手、即天涯。

何事相逢不饮,戚戚嗟嗟。

黄封旋拆,有鹅腊、鸡朐与兔羓。

公不饮、孤负梅花。


望月婆罗门引(元·许有壬)
  押麻韵

雪夜宴长沙班良辅家,时为湖南宣慰使

人家十万,春风先到使君家。

天公更着芳华。

尽把楼台粉泽,琼树映横斜。

要歌宦白雪,暖借流霞。

吴姬赵娃。

乱银烛、影交加。

不放行云归去,敲碎红牙。

可怜杜老,肯飞送、江头只岸花。

争似我、夜醉长沙。


婆罗门引 亦名菊潭秋(元·元好问)
  押麻韵

商于六里,野塘千古□烟霞。

灵苗郁郁无涯,浩荡青冥风露,金素发清华。

散霜丛弥岸,月影明沙。

仙经浪夸。

种瑶草、养铅砂。

争信琼杯芳荐,药镜黄芽。

秋香晚节,也分到、山中宰相家。

休更羡、刘阮桃花。


婆罗门引 过孟津河山亭故基(元·元好问)

短衣匹马,白头重过洛阳城。

百年一梦初惊。

寂寞高秋云物,残照半林明。

澹横舟古渡,落雁寒汀。

河山故亭。

人与镜、两峥嵘。

争信黄垆此日,深谷高陵。

一时朋辈,谩留住、穷途阮步兵。

尊俎地、谁慰飘零。


婆罗门引 兖州龙兴阁感遇(元·元好问)

峄山霁雪,九层飞观郁峥嵘。

风烟画出新亭。

老眼来今往古,天地两无情。

但浮云平野,短日芜城。

酒狂步兵。

书与剑、此飘零。

为问云间鸡犬,几度丹成。

停杯不语,竟何用、千秋身后名。

休自倚、湖海平生。


婆罗门引 望月(元·元好问)
  押先韵

素蟾散彩,九秋风露发清妍。

常娥尽有情缘。

留著三五盈盈,永夜照凭肩。

看晚妆临镜,若个婵娟。

寻常月圆。

恨都向、别时偏。

几度邮亭枕上,野店尊前。

珠明玉秀,算一日、相看一日仙。

人共月、长似今年。


望月婆罗门引(元·刘秉忠)

午眠正美,觉来风雨满红楼。

卷帘情思悠悠。

望断碧波烟渚,苹蓼不胜秋。

但冥冥天际,难识归舟。

大夫骨朽。

算空把,汨罗投。

谁辨浊泾清渭,一任东流。

而今不醉,苦一日醒醒一日愁。

薄薄酒、且放眉头。


望月婆罗门引(元·刘秉忠)
  押阳韵

年来懒看,古今文字纸千张。

酒中悟得天常。

闲杀阶前好月,不肯照西厢。

任昏昏一醉,石枕藤床。

名途利场。

物与我,两相望。

目断霜天鸿雁,沙漠牛羊。

一庭秋草,教粉蝶黄峰自任忙。

花老也、尚有余香。


望月婆罗门引 江上晚泊(元·宋褧)
  押尤韵

短衣乌帽,京尘眯目强钻头。

梦中八表神游。

今日江山佳处,便欲贾胡留。

爱峰岚滴翠,天水涵秋。

断霞渐收。

见隐隐两蛾愁。

好在九华烟树,秋浦沙鸥。

相看依旧,但憔悴潘郎俗状羞。

孤负却、啸傲林丘。


婆罗门引(元·张翥)

七月望,西湖舟中观水灯,一鼓归宴杨山居山楼达曙

暮天映碧,玻璃十顷蕊珠宫。

金波涌出芙蓉。

谁唤川妃微步,一色夜妆红。

看光摇星汉,起舞鱼龙。

月华正中。

画船漾,藕花风。

声度鸾箫缥缈,雁柱玲珑。

酒阑兴极,更移上、琼楼十二重。

残醉醒、烟水连空。


望月婆罗门引(元·段克己)

凤城春好,玉箫金管姿游盘。

梅妆犹怯轻寒。

一曲清平妙舞,掌上看回鸾。

渐霓裳欲遍,翠敛春山。

良宵易残。

歌别鹤、惜余欢。

眼底浮华自满,尘涴吟鞍。

瘦羊私酒,若真是、京东夫子班。

身幸健、敢复求安。


望月婆罗门引(元·段克己)

癸卯元宵,与诸君各赋词以为乐。寂寞山村,无可道者,因述昔年京华所见,以望月婆罗门引歌之。酒酣击节,将有堕开元之泪者

暮云收尽,柳梢华月转银盘。

东风轻扇春寒。

玉辇通宵游幸,采仗驾双鸾。

间鸣弦脆管,鼎沸鳌山。

漏声未残。

人半醉、尚追欢。

是处灯围绣毂,花簇雕鞍。

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班。

回首处、不见长安。


望月婆罗门引(元·王恽)

燕城元夕有感,且忆去岁汴梁行乐

去年元夕,飘零书剑大梁城。

春风九市花灯。

尚忆东楼行乐,谈笑故人情。

对一尊芳酒,满意歌声。

今年可能。

人与境、两竛竮。

寂寞黄昏陌巷,戎鼓断人行。

梅花归梦,正一笑、柴门稚子迎。

庭树鹊、何苦频惊。


望月婆罗门引(元·王恽)

昨者观唐津舟车之盛,通凑南北,实为燕南一咽会也。第吾辈居此,有抱瑟竽门之叹,以婆罗门歌之

河山清眺,风烟两戒见殷都。

唐津浩浩舟车。

一水东浮沧海,宝带束燕吴。

更中州雄跨,奇货堪居。

平生壮图。

笑到此、反区区。

正似齐门抱瑟,不解吹竽。

视吾耿耿,道玉佩、或能利走趋。

如不尔、归老樵渔。


望月婆罗门引(元·王恽)
  押尤韵

舜举宋屯田幕官也,与予一见,有忘年之欢。既而告别东游,赋此为饯

星屯落落,当年旌旆拥雍丘。

西风腾踏清秋。

回首黄云画角,吹断夕阳楼。

且杯倾竹叶,歌戛吴钩。

功名浪求。

枉敝尽、黑貂裘。

重恨人生无定,长负欢游。

燕鸿南去,怅秋水、秋烟总是愁。

江浦晚、稳宿汀洲。


望月婆罗门引(元·王恽)

小窗人静,梅枝香细月华明。

博山一缕云蒸。

好个臞仙风骨,诗思苦凭陵。

有间书遮眼,攲枕松声。

素无宦情。

较得失、一毫轻。

自叹高歌白雪,寡和谁听。

潇然巾卷,见芝宇、光浮寿颊生。

春酒绿、何碍频倾。


望月婆罗门引 中秋夜(元·王恽)

柳边层榭,倚兰人共月孤高。

乱云脱坏崩涛。

一片广寒宫殿,桂影数秋毫。

尽掀髯老子,露湿宫袍。

人生此朝。

能几度、可怜宵。

况对清尊皓齿,舞袖织腰。

碧空如洗,拚一醉、河倾转斗杓。

今夕乐、归梦临皋。


望月婆罗门引 为吹头管张解愁赋(元·王恽)

秋怀索寞,悠悠心事野鸥边。

几回崔九堂前。

照眼故家风调,人物尚依然。

按清商一曲,倾动华筵。

新声巧翻。

道且莫、诧贞元。

爱煞珠绳银管,满意清圆。

风花无梦,待回施、春光与少年。

杜陵老、凄断邻船。


望月婆罗门引 春雪后看山(元·王恽)

太行晴霁,孤墉高处揖清寒。

云闲万髻千鬟。

底事春风面目,一变玉巑岏。

淡夕阳平远,野鸟飞还。

青云莫攀。

吾高兴、在东山。

偃蹇孤松丘壑,不碍春悭。

背阴桃李,正藉得、春光亦强颜。

长剑铗、且莫轻弹。


望月婆罗门 送陈咏之自辽阳还汴水(元·蔡松年)

妙龄秀发,韵清冰玉洗罗纨。

文章桂窟高寒。

晤语平生风味,如对好江山。

向雪云辽海,笑里春还。

宦情久阑。

道勇退、岂吾难。

老境哦君好句,张我萧闲。

一峰明秀,为传语、浮月碧琅玕。

归意满、水际林间。


婆罗门引 春尽夜(明·夏完淳)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

春归不阻重门。

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

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

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

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

登楼望,柳外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