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此调押短韵者,以柳词二首为正体,若蒋词之句读小异,曹词之句读参差,乃变格也。 此词前段第六句,后段第一句、第七句,皆押短韵。张炎词,前后段第八句“怕依然认得米家船”、“好林泉都在卧游编”,又藏“然”、“泉”二韵于句中,此亦偶然,非定格也。 按,李莱老词,前后段第一句“向烟霞堆里”,堆字平声;张炎词,第二句“青未了、路婆娑”,青字平声,未字仄声;柳词别首,第三句“咏人物鲜明”,人字平声;赵孟頫词,第四句“故家乔木”,故字仄声,乔字平声;李彭老词,第七句“满阶榆荚”,榆字平声;李莱老词,第九句“晓色千松逗冷”,晓字仄声,赵词,“拌却眼迷朱碧”,眼字仄声,朱字平声;第十句“惭无笔写琼瑰”,惭字平声;张词,后段第二句“歌引巾车”,歌字、巾字俱平声;吴文英词,第五句“一杼新诗”,一字仄声;李彭老词,第七句“梦云飞远”,飞字平声;吴词,第八句“更软红先有探芳人”,软字仄声,先字平声;李词,第九句“三十六梯树杪”,六字仄声,赵词“但愿朱颜长在”,长字平声;吴词,结句“落梅烟雨黄昏”,烟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柳词别首及蒋、曹二词。
此与“坼桐花”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不押韵,第四句摊破作两句异。
此与前词同,惟后段第二、三句,俱作五字句异。
此与蒋词同,惟前段第九、十句,摊破六字两句,作四字三句异。
此调不押短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李词以下之句、韵不同,曾字以下之添字、减字,皆变格也。 黄机词,前段起句“叹镜中白发”,镜字仄声,张榘词,“渐稠红飞尽”,飞字平声;京镗词,第二句“皆胜赏、况重阳”,皆字平声;辛弃疾词,第六句“蜀人从来好事”,蜀字仄声,从字平声,王炎词,“青鸟杳无消息”,鸟字仄声;辛词,后段第一句“近来堪入画图看”,堪字平声;黄词,第六句“此事正烦公等”,此事二字俱仄声。谱内据此,余参后词。
此与程词同,惟换头句仍押短韵异。
此亦与程词同,惟前后段第六句,折腰句法异。
此与李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七字,第三句三字异。
此亦与程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
此与程词同,惟前段第七句,作四字两句异。
此亦与程词同,惟换头句六字,第三、四句摊破句法,作九字一句异。
此亦程词体,惟前段第二句添二字,换头句减一字,第二句作折腰句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