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此调句读,最为参差,今分立二谱,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以苏轼词为正格;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观词为正格。其余添字、减字,句读、押韵不同者,各以类列。此调之源流正变,尽于此矣。 此调前后段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前后段第九句五字,第十句四字;前结六字折腰,后结四字。宋人精于审音,添字、减字、摊破句法,悉中律吕,其谱不传,填者但以苏词、秦词为式可也。 此调前后段第九句以下,如谱内苏词,则前段五字一句、四字一句、六字一句,后段五字一句、四字两句;秦词则前段九字一句、六字一句,后段九字一句、四字一句,均为合格。 此词可平可仄,参下类列八词,惟赵长卿“酒潮匀颊”词,前段结句“声”字平声;秦观“乱花丛里”词,后段第二句“玉”字仄声,宋词如此填者堪少,故不注可平可仄。
此与苏词同,惟前段起句押韵,后段起句不押韵,第九、十句作九字一句异。
此与赵词同,惟前段第二句作折腰句法,后段起句仍押韵异。
此与杨无咎“西湖天下”词同,惟后结两句减一字,作七字一句异。
此与苏词同,惟换头句藏短韵,后结摊破句法,作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赵长卿“暑风吹雨”词,杨无咎“小轩潇洒”词,胡仔“梦寒绡帐”词,俱与此同,惟赵词、杨词,前段第二句作折腰句法,胡词后结作折腰句法。又,杨词、胡词,换头句俱不藏短韵,注明不另列体。
此与苏词同,惟后段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异。按,周紫芝“小桃零落”词,后段第六、七句“深院帘垂雨,愁人处、碎红千片”,正与此同。
此词与苏词校,前后段第三、四、五句,摊破四字三句,作六字两句;第九、十句,作九字一句;后段第六、七、八句,难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八字一句;第九句以下,摊破五字一句、四字两句,作八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此词与苏词校,前段起句用韵,第九、十句作九字一句,后段第二句多二字,第三、四、五句作六字两句,第九句以下摊破句法异。
此添字《水龙吟》也,又兼摊破句法。前段第三、四、五句添二字,摊破四字三句,作九字一句、五字一句;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后段第五句添一字;第六、七、八句,亦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结句又添一字。若删去添字,便与诸家无异矣,采入以备一体。 以上九词,皆前段第一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类列以备参考。
此词前段第一句六字,第二句七字,宋词如此填者最多,后结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与前诸家异。 此词可平可仄,参下类列十二词。
此与秦词同,惟后段起句不押韵,结句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此与秦词同,惟换头句藏一短韵,结处五字一句、四字两句异。 章咨楶“燕忙莺懒”词,第二句“正堤上、柳花飘坠”,作上三下四折腰句法,余皆同,不另列体。
此与秦词同,惟后段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异。吴文英“望中璇海”词,后段第六、七句“花萼楼高处,连清晓、千秋传宴”,正与此同。
此亦秦词体,惟前后段第六、七、八句,俱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换头句藏一短韵异。
此亦秦词体,惟后结作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异。刘镇“三山腊雪”词,杨樵云“多情不在”词,俱与此同,惟换头句俱不押韵。又,李昴英“驿飞稳驾”词,结句六字不折腰,注明不另列体。
此与程垓词同,惟后结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此亦秦词体,惟后段结句添二字异。按,张孝祥“望九华”词,“怅世缘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伫、烟霄里”,正与此同。
此词后结句读,与吴文英“夜分深馆”词同,惟后段起句不押韵,第三、四、五句摊破四字三句,作六字两句,第六句添二字,第八句添二字异。
此亦秦词体,惟后段第三、四、五句,摊破四字三句,作六字两句异。
此与曹组词同,惟后段第六、七、八句,又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此亦秦词体,惟前段第三、四、五句,摊破四字三句,作六字两句,后段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第九、第十句减一字,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此见《高丽史·乐志》,名《水龙吟令》,抛球乐队舞曲也。亦与秦词同,惟前后段第九句各减一字,后段结句添二字异。 以上词十三首,皆前段第一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类列以备参考。
此词前段第一、二句,作四字两句、五字一句。按,曹勋《松隐集》,《水龙吟》词五首,前段起处皆与此同,又《梅苑》无名氏词亦与此同,则知此体宋人亦间为之,采之以备一体。
此词见《稼轩集》,仿楚词体,每韵下用一“些”字,采以备体。 按,蒋捷《竹山词》,《水龙吟》调,亦有仿此体者,因字句悉同,不另列。
此见《高丽史·乐志》,名《水龙吟慢》,与苏词、秦词,句读全异,采入以备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