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鸿沟 拼音:hóng gōu
(1).古运河名。在今 河南省 。 楚 汉 相争时曾划 鸿沟 为界。《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与 汉 约,中分天下,割 鸿沟 以西者为 汉 , 鸿沟 而东者为 楚 。” 明 沉采 《千金记·延烧》:“ 楚 汉 争锋不得寧, 鸿沟 画界各相吞。” 清 许承钦 《白沟河》诗:“ 良 平 持庙算,谁定割 鸿沟 。”后亦借指疆土的分界。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八:“ 长坂 初垂翼,鸿沟遂倒戈。” 倪璠 注:“谓 元帝 即位,纔及三年, 魏 军至 襄阳 , 梁 王詧 率众会之,遂至於败也。时 梁 魏 地分南北,有若 鸿沟 。 詧 本 梁 朝宗室,助 魏 自伐,故云倒戈矣。”
(2).比喻事物间明显的界线。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昔人谓诗中不可著一词语,词中亦不可作一诗语,其间界若鸿沟。”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从此之后, 中国 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 巴金 《秋》十:“他的主张跟他兄弟的主张的中间是有一道鸿沟的。”
(3).大河。 唐 欧阳询 《用笔论》:“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 清 王士禛 《荥泽渡河》诗之二:“渺渺星槎击楫登,鸿沟极目气飞腾。”词语解释:鸿鹄之志 拼音:hóng hú zhī zhì
比喻远大的志向。《吕氏春秋·士容》:“夫驥驁之气,鸿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少时,尝与人佣耕,輟耕之垄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贵,毋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陈涉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鵠之志哉?’” 唐 卢肇 《鸜鹆舞赋》:“况乃意绰步蹲,然后知鸿鵠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鵠之志,据英杰之才。”亦省作“ 鸿鵠志 ”。《北史·张定和张奫等传论》:“当其鬱抑未遇,亦安知有鸿鵠志哉!” 宋 陆游 《庵中杂书》诗:“輟耕壠上鸿鵠志,长啸山中鸞凤音。” 郁达夫 《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返国不知当在何日》诗:“燕雀岂知鸿鵠志,凤凰终惜羽毛伤!”词语解释:鸿鹄志 拼音:hóng hú zhì
见“ 鸿鵠之志 ”。
词语解释:鸿鹄之志 拼音:hóng hú zhī zhì
比喻远大的志向。《吕氏春秋·士容》:“夫驥驁之气,鸿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少时,尝与人佣耕,輟耕之垄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贵,毋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陈涉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鵠之志哉?’” 唐 卢肇 《鸜鹆舞赋》:“况乃意绰步蹲,然后知鸿鵠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鵠之志,据英杰之才。”亦省作“ 鸿鵠志 ”。《北史·张定和张奫等传论》:“当其鬱抑未遇,亦安知有鸿鵠志哉!” 宋 陆游 《庵中杂书》诗:“輟耕壠上鸿鵠志,长啸山中鸞凤音。” 郁达夫 《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返国不知当在何日》诗:“燕雀岂知鸿鵠志,凤凰终惜羽毛伤!”词语解释:鸿门 拼音:hóng mén
(1).高门,显贵之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这个是远方朋友,想亦是鸿门之客,老兄拜揖。”
(2).古地名。在今 陕西 临潼 东。 楚 汉 相争, 项羽 驻军并会宴 刘邦 于此,故又称 项王营 。《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 项羽 兵四十万,在 新丰 鸿门 。 沛公 兵十万,在 霸上 。” 晋 潘岳 《西征赋》:“ 籍 含怒於 鸿门 , 沛 跼蹐而来王。”《齐东野语·诗用史论》引 宋 钱舜选 诗:“ 项羽 天资自不仁,那堪 亚父 作谋臣。 鸿门 若遂樽前计,又一 商君 又一秦。” 明 李东阳 《鸿门高》诗:“ 鸿门 高,高屹屹。日光荡,云雾塞。双舞剑,三示玦。”
(3).古地名。 汉 西河郡 县名。 唐 时为 河东道 之边。故地在今 山西省 代县 、 朔州市 一带。 唐 李商隐 《即日》诗:“ 赤岭 久无耗, 鸿门 犹合围。” 冯浩 注:“《汉书·地理志》: 武帝 元朔 四年,置 西河郡 ,统三十六县,有 鸿门县 ,又有 离石县 。其地与 雁门 、 马邑 相接, 唐 时 河东道 之边也, 乌介 入犯正其地。”词语解释:后来居上 拼音:hòu lái jū shàng
(1).谓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周书·艺术传·黎景熙》:“后来居上,则致积薪之讥。”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有官人退居第二,乞只依臚传次序,勿令后来居上,以见麟趾之盛。”
(2).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清 李渔 《风筝误·闺哄》:“衾裯同抱甘谁让,宠盛处,后来居上。” 马南邨 《燕山夜话·从红模字写起》:“应该有后来居上的自信心,要怪 王羲之 父子生得太早了,看不到后人的书法啊!”词语解释:后薪 拼音:hòu xīn
汉 汲黯 为九卿, 公孙弘 、 张汤 为小吏,后 弘 、 汤 与 黯 同列,又尊用过之。 黯 因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因以“后薪”比喻得宠而后来居上的人。 南朝 梁 刘孝威 《怨诗》:“后薪随復积,前鱼谁更怜。” 唐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诗:“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词语解释:虎符 拼音:hǔ fú
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为虎形。初时以玉为之,后改用铜。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中央,左半给予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朝廷使臣须持符验对,符合,始能发兵。此制盛行于 战国 、 秦 、 汉 ,直至 隋 代。到了 唐 代始改用鱼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 如姬 , 如姬 必许诺,则得虎符夺 晋鄙 军,北救 赵 而西却 秦 ,此五霸之伐也。” 唐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诗:“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七:“主持朝论垂鱼袋,料理军书下虎符。”词语解释:画一法 拼音:huà yī fǎ
见“ 画一之法 ”。
词语解释:画一之法 拼音:huà yī zhī fǎ
谓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 太叔 致猛政之襃, 国子 流遗爱之涕, 宣孟 改冬日之和, 平阳 循画一之法。” 唐 杜牧 《为中书门下请追尊号表》:“苟且之令行,画一之法废,月增日长,雄唱雌和。”亦作“ 画一法 ”。 唐 杜牧 《感怀》诗:“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新唐书·韦澳传》:“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於贫下乎?”词语解释:积薪 拼音:jī xīn
(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词语解释:来者居上 拼音:lái zhě jū shàng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丙寅生日》词:“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词语解释:千户侯 拼音:qiān hù hòu
食邑千户的侯爵。《史记·货殖列传》:“若千亩巵茜,千畦薑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词语解释:燕雀 拼音:yàn què
亦作“ 燕爵 ”。
(1).燕和雀。泛指小鸟。《礼记·三年问》:“小者至於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 陆德明 释文:“雀,本又作‘爵’。”《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君夜在堂户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君怀中,殷殷有声。”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鷄鶩以稻粱致忧,燕雀以堂构貽愁。” 明 李东阳 《春寒二十韵》:“捲尽帘櫳无燕雀,閲残冰雪但松筠。”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对属天然燕雀侔,可知锁锁儷钩钩。”
(2).比喻品质卑劣的人。《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鸞。” 王琦 注:“梧桐之木,本凤凰所止,而燕雀得巢其上,喻小人得志。”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鸞凰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冯浩 笺注:“谓遭排忌。”
(3).比喻庸俗浅薄的人。《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公孙弘 、 卜式 、 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於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颜师古 注:“喻 弘 等皆有鸿之羽仪,未进之时,燕爵所轻也。”参见“ 燕雀安知鸿鵠志 ”。
(4).比喻地位卑微的人。《北史·崔彦穆杨纂等传论》:“ 崔彦穆 、 杨纂 、 段永 等昔在 山 东,沉沦下位,并以羈旅之士,邅回於燕雀之伍,终佩龟组,可谓见机者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开寳 九年﹞上遣 太宗 与 俶 叙齿为昆仲。 俶 循走,叩头泣谢曰:‘臣燕雀微物,与鸞凤序翼,是驱臣於速死之地也。’”
(5).鸟名。嘴黄色,尖端微黑。翼羽黑色。体羽褐黄色,下部白色。尾羽黑色,部分带白色。在我国为旅鸟和冬候鸟,见于 华东 、 华南 一带。
词语解释:燕雀安知鸿鹄志 拼音: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
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鸿鹄,天鹅。《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鵠之志哉!’”《三国演义》第四回:“ 操 曰:‘燕雀安知鸿鵠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邹立斋公 智 ,年十六发解 蜀 省……比上春官时,里中朝贵谓曰:‘子见某省解元乎?与子相若也。’公意其为同志,亟访之。其人忽问曰:‘子省榜首坊金,视众举子增几何?’公大恚,即拂衣起,不答而出。吁!燕雀安知鸿鵠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