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青琴 拼音:qīng qín
(1).传说中的女神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若夫 青琴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姣冶嫺都。” 司马贞 索隐引 伏俨 曰:“ 青琴 ,古神女也。”
(2).泛指姣美的歌姬舞女。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仙人烛树蜡烟轻, 青琴 醉眼泪泓泓。”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四折:“自有霓裳羽袖纤腰舞,自有 絳树 青琴 皓齿歌。”
(3).指琴。古代以青桐木制琴最佳,故称。 唐 李峤 《乌》诗:“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 明 杨慎 《綵扇赋》:“瑶琴兮青琴,知音兮赏音。”词语解释:倾盖 拼音:qīng gài
(1).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司马贞 索隐引《志林》曰:“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之 郯 ,遭 程子 於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谢芗泉》:“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
(2).指初次相逢或订交。 唐 储光羲 《贻袁三拾遗谪作》诗:“倾盖 洛 之滨,依然心事亲。” 宋 苏轼 《臺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南臺便黯然。”词语解释:清琴 拼音:qīng qín
音调清雅的琴。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四:“有客从南来,为我弹清琴。”《魏书·阳固传》:“ 赐 凴轩而策駟兮,抚清琴而自娱。” 清 龚自珍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白昼高眠,清琴慵理,閒官道力初成。”词语解释:黥阵 拼音:qíng zhèn
汉 黥布 所布的阵。 唐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诗:“ 秦 臺破心胆, 黥 阵惊毛髮。” 冯集梧 注:“《史记·黥布传》:‘ 布 兵精甚,上望 布 军置阵如 项籍 军,上恶之。’”词语解释:犬牙 拼音:quǎn yá
(1).狗的牙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果然那幅山水的边缘被什么动物啮成犬牙的形状。”
(2).喻形如犬牙之物。 宋 苏辙 《复次烟字韵答黄大临庭坚见寄》之一:“犬牙舂米新秋后,麦粒烝茶欲社天。”此指新米。 金 赵沨 《秋郊晚望》诗:“地坼成龟兆,林枯出犬牙。”此指树丫。
(3).像犬牙般交错。多指地形、地势。《墨子·备城门》:“灵丁,三丈一,犬牙施之。” 岑仲勉 简注:“犬牙,交错也。”《后汉书·鲁恭传》:“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 。” 唐 刘禹锡 《连州刺史厅壁记》:“此郡於天文与 荆州 同星分,田壤制与 番禺 相犬牙。” 清 钱谦益 《河南按察司副使吴瑞徵授中宪大夫制》:“道路犬牙,而奸盗无伏藏之跡。”
(4).齿的一种。详“ 犬齿 ”。
词语解释:犬齿 拼音:quǎn chǐ
人和哺乳动物牙齿的一种。位于切牙和前磨牙之间,上下颌各有两枚,齿冠锐利,适于撕裂食物。又名犬牙。词语解释:让德 拼音:ràng dé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 舜 让于德,弗嗣。” 蔡沉 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 倪璠 注引《帝王世纪》:“ 西王母 慕 舜 之德,来献白环。”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3).谦让的品德。《魏书·崔光韶传》:“属逢 唐 朝,耻无让德。”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 夔龙 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词语解释:让国 拼音:ràng guó
将国家或封地的统治权让给贤者。《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何贤乎 叔武 ?让国也。”《史记·张丞相列传》:“ 玄成 时佯狂,不肯立,竟立之,有让国之名。” 明 李东阳 《挂剑曲》:“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 甘簃 《辛亥和议之秘史》:“宜速諫君让国,自保安全。”词语解释:让畔 拼音:ràng pàn
古代传说由于圣王的德化,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史记·五帝本纪》:“ 舜 耕 歷山 , 歷山 之人皆让畔;渔 雷泽 , 雷泽 上人皆让居。”又《周本纪》:“ 西伯 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后遂用作称颂君王德政的典故。 晋 潘岳 《西征赋》:“耕让畔以闲田,沾 姬 化而生棘。”《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四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词语解释:三让 拼音:sān ràng
(1).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
(2).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 泰伯 , 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 ,次子 季歷 。 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 ,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 太王 疾, 太伯 因适 吴 採药, 太王 殁而不返。 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 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 太伯 建 邠 , 孔子 称为三让。”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余疚侬 《三年五月一日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 句吴 始启宇,三让来就封。”
(3).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 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 汜水 之阳。”《后汉书·和帝纪》:“故太尉 邓彪 ,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羣贤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曹公 称为表不止三让,又勿得浮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每代革易之际,以禪让为篡夺者,必有九锡文、三让表、禪位詔册,陈陈相因,遂成一定格式。”
(4).再三责数其过失。《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未有衺恶者,三让而罚” 贾公彦 疏:“三让而罚者,凡欲治罚人者,皆先以言语责让之,乃行治罚。”
(5).谓以三种方式资助。《逸周书·酆谋》:“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 孔晁 注:“以财让也。近来民市,旅资以思也。” 卢文弨 雠校:“﹝旅资以思﹞,疑当作‘施资以惠’也。”词语解释:陶钧 拼音:táo jūn
亦作“ 陶均 ”。
(1).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辞若循环,转若陶钧。”
(2).比喻治国的大道。《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於天。”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晏 曰:“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
(3).指治理国家。《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
(4).指借以施展治国之才的权位。 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男儿既束髮,出处歧路各;苟非秉陶钧,即去持矛槊。”
(5).借指圣王。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贵贱知无间,孤寒必许亲。几多沉滞者,拭目望陶钧。” 宋 欧阳修 《与杜正献公书·庆历五年》:“迨此朞岁,旷无所闻。不惟上辜陶钧,实亦惭愧知己。”
(6).指天地造化。《晋书·乐志上》:“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皇皇羣贤,峨峨英雋。” 唐 杜甫 《瞿唐怀古》诗:“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仇兆鳌 注:“《邹阳传》:独化於陶钧之上。 师氏 曰:陶人转钧,盖取周迴调钧耳,此借以喻造化。”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道协陶钧力,思回日月光。” 宋 司马光 《和王安之今春于郑国相公及光处得缀珠莲各一本植之盆中仲夏始见一花喜而成咏》:“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7).比喻陶冶、造就。《宋书·文帝纪》:“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 唐 孙过庭 《书谱》:“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鎔铸虫篆,陶钧草隶。”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与 西池 金母 ,共理二气,陶钧万物,养育羣生。” 严复 《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