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二十四桥 拼音:èr shí sì qiáo
故址在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县 西郊。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 隋 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 宋 韩令坤 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扬州 在 唐 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 浊河 茶园桥 ……自 驛桥 北河流东出,有 参佐桥 ,次东水门,东出有 山光桥 。”系指 扬州 城外西自 浊河桥 茶园桥 起,东至 山光桥 止沿途所有的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 廿西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 宋 周邦彦 《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元 萨都剌 《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 淮南 八月泻银河。”词语解释:返魂梅 拼音:fǎn hún méi
一种香如梅花的香料。《瀛奎律髓·梅花》引 宋 曾几 《返魂梅》诗,注:“原批:此非梅花也,乃製香者合诸香,令气味如梅花,号之曰‘返魂梅’。”词语解释:黄鹤楼 拼音:huáng hè lóu
故址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蛇山 的 黄鹤矶 头。相传始建于 三国 吴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 长江大桥 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 高观山 。1985年在今址( 蛇山 西端 高观 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 唐 崔颢 、 李白 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 大江 ,西南角因磯为楼,名 黄鹤楼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 黄鹤楼 。” 唐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 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 扬州 。”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五:“ 黄鹤楼 ,旧传 费禕 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词语解释:兔走乌飞 拼音:tù zǒu wū fēi
谓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唐 庄南杰 《伤歌行》:“兔走乌飞不相见,人事依稀速如电。” 宋 晏殊 《清平乐》词之一:“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臺?” 明 朱权 《荆钗记·庆诞》:“兔走乌飞,星移物换。” 明 唐寅 《春日花前咏怀》:“我且花前沉醉,管甚箇兔走乌飞,白髮蒙头。”词语解释:乌飞兔走 拼音:wū fēi tù zǒu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元 不忽木 《点绛唇·辞朝》套曲:“你看这迅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叹瞬息乌飞兔走,喜爹妈双全,谢天相佑。” 周实 《哭冼醒》诗:“乌飞兔走换春秋,博得深宵杯重把。”参见“ 乌兔 ”。
词语解释:乌兔 拼音:wū tù
神话谓日中有乌,月中有兔,故以“乌兔”指日月。 晋 左思 《吴都赋》:“笼乌兔於日月,穷飞走之栖宿。”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五八:“但得烟霞供岁月,任他乌兔走乾坤。”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不问龙虎苦战鬭,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词语解释:鹦鹉洲 拼音:yīng wǔ zhōu
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西南 长江 中。相传 东汉 末 江夏 太守 黄祖 长子 射 在此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 祢衡 作《鹦鹉赋》,故名。后 衡 为 黄祖 所杀,葬此。自 汉 以后,由于 江 水冲刷,屡被浸没,今 鹦鹉洲 已非 宋 以前故地。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晴川歷歷 汉阳 树,芳草萋萋 鸚鵡洲 。” 元 白贲 《鹦鹉曲》:“儂家 鸚鵡洲 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你看城枕著 江 水滔滔, 鸚鵡洲 阔, 黄鹤楼 高。”参阅 宋 陆游 《入蜀记》。词语解释:玉走金飞 拼音:yù zǒu jīn fēi
谓日月如飞。比喻时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乌,指太阳。 唐 吕岩 《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 宋 柳永 《看花回》词:“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春晚次韵》曲:“锦云中翠绕珠围,碧天边玉走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