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赪尾 拼音:chēng wěi
亦作“頳尾”。
(1).赤色的鱼尾。 晋 张协 《七命》:“ 范公 之鳞,出自 九溪 ,頳尾丹鳃,紫翼青鬐。”
(2).借指鱼。 宋 徐铉 《和御制夏日垂钓作》:“文竿乍拂圆荷动,頳尾时飜素荇香。” 宋 梅尧臣 《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诗:“青蓑潭上老赬尾,网中鱼买作秋盘。”
(3).《诗·周南·汝坟》:“魴鱼赬尾,王室如燬。” 毛 传:“赬,赤也,鱼劳则尾赤。”后以“赬尾”指忧劳,劳苦。 唐 罗隐 《西京崇德里居》诗:“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殢 长安 ……锦鳞赬尾平生事,却被閒人把钓竿。”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黑头期命爵,頳尾尚忧魴。” 金 元好问 《落魄》诗:“行役鱼赬尾,归期乌白头。”
(4).指奔波劳苦之人。 清 颜光猷 《京都杂咏》:“哀鸿应满野,頳尾莫忘归。”
(5).《诗·周南·汝坟》“魴鱼頳尾” 孔颖达 疏:“ 郑氏 云:‘鱼肥则尾赤。’”后以“赬尾”指鱼肥。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池中得春鱼,点点活如蚁。一月便翠鳞,终年必頳尾。”词语解释:赤豹 拼音:chì bào
毛赤而有黑色斑纹的豹。《诗·大雅·韩奕》:“献其貔皮,赤豹黄羆。” 毛 传:“毛赤而文黑谓之赤豹。”《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枪森赤豹尾,纛吒黑龙髯。”词语解释:触石 拼音:chù shí
(1).《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后以“触石”谓山中云气与峰峦相碰击,吐出云来。《文选·左思〈蜀都赋〉》:“冈峦纠纷,触石吐云。” 李善 注:“《春秋元命苞》曰:山有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也。” 唐 李正辞 《赋得白云起封中》:“千年 泰山 顶,云起 汉皇 封。不作奇峯状,寧分触石容。”
(2).指险峰。 晋 陆云 《喜霁赋》:“靖屏翳之洪隧兮,戢 太山 之触石。”《文选·郭璞〈江赋〉》:“播灵润於千里,越 岱宗 之触石。” 李周翰 注:“江中起云雾,疾速乃超越也。”词语解释:棣萼 拼音:dì è
亦作“ 棣蕚 ”。 比喻兄弟。《晋书·孝友传序》:“夫天伦之重,共气分形,心睽则叶顇荆枝,性合则华承棣萼。” 唐 杜甫 《至后》诗:“梅花一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仇兆鳌 注:“棣萼,以比兄弟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似这般桑榆景逼,怎能彀棣蕚荣归?” 林之夏 《为不识题令祖礼林先生遗像》诗:“棣萼光辉映后先,湖山肃穆此书传。”参见“ 棣华 ”。
词语解释:棣华 拼音:dì huá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棣华”喻兄弟。《晋书·张载传赞》:“ 载 协 飞芳,棣华增映。”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恨棣华之半缺,悲瑶草之先化。”词语解释:棣华 拼音:dì huá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棣华”喻兄弟。《晋书·张载传赞》:“ 载 协 飞芳,棣华增映。”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恨棣华之半缺,悲瑶草之先化。”词语解释:蛾眉 拼音:é méi
(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梁 何逊 《咏舞》:“逐唱迴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叶梦得 《虞美人》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綃。”《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諑谓余以善淫。”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 长门 事,準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紈。”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 高爽 《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幃翠幙,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孙枝蔚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跡,何处蛾眉有怨词?”
(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綺窗。” 唐 窦弘馀 《广谪仙怨》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对月》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5).喻指远山。 元 萨都剌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
(6).指飞蛾。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词语解释:蛾眉螓首 拼音:é méi qín shǒu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语本《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人也》:“此时宫嬪在前,蛾眉螓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乃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也。”词语解释:鲂鱼赪尾 拼音:fáng yú chēng wěi
《诗·周南·汝坟》:“魴鱼頳尾,王室如燬。” 毛 传:“頳,赤也;鱼劳则尾赤。” 朱熹 集传:“魴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既而魴鱼頳尾,四郊多垒。”词语解释:棠棣 拼音:táng dì
(1).木名。即郁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诗》云:‘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按,此为逸诗。《论语·子罕》引作“唐棣”。《晋书·索靖传》:“芝草蒲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
(2).花名。俗称棣棠。花黄色,春末开。 唐 李商隐 《寄罗劭兴》诗:“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冯浩 笺注:“《尔雅》分列唐棣、栘,棠棣、棣,而疏以《召南·唐棣之华》、《小雅·常棣之华》分属之。《本草》合引於郁李下。今且未细剖,而其花或白或赤,皆不言黄。故 程氏 谓今人园圃中有名棣棠者,花繁黄色, 义山 其指此耶?所揣颇似之矣。”
(3).《诗·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 唐 张九龄 《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兴属蒹葭变,文因棠棣飞。人伦用忠厚,帝德已光辉。” 宋 苏轼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明 沉鲸 《双珠记·遗珠入宫》:“棠棣久飘零,几回寂寂,闻鸟顿心惊。”词语解释:鱼尾赤 拼音:yú wěi chì
即鱼尾红。 宋 惠洪 《夏日偶书》诗:“雷后怒云鱼尾赤,林梢剩水鸭头青。”《水浒传》第三二回:“顶上头巾鱼尾赤,身上战袍鸭头緑。”参见“ 鱼尾红 ”。
词语解释:鱼尾红 拼音:yú wěi hóng
像鲤鱼尾的颜色,红中略透金黄色。多指晚霞的颜色。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夕光江摇鱼尾红,何处扁舟开晚篷。” 元 宇文公谅 《西湖竹枝词》之三:“断霞洒洒鱼尾红,清唱一声 吴山 东。” 元 乔吉 《梁州第七·射雁》套曲:“鱼尾红残霞隐隐,鸭头緑秋水涓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