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抉眼 拼音:jué yǎn
(1).挖出眼珠。《战国策·韩策二》:“ 聂政 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2).见“ 抉目吴门 ”。
(3).犹反目。 唐 杜甫 《可叹》诗:“近者抉眼去其夫, 河东 女儿身姓 柳 。” 王嗣奭 释:“抉眼,犹云反目。”
词语解释:抉目吴门 拼音:jué mù wú mén
春秋 时, 吴国 大夫 伍员 (字 子胥 )劝 吴王 夫差 拒绝 越国 求和。 夫差 听信谗言,赐 子胥 剑,令自尽。 子胥 临死时说:“抉吾眼置之 吴 东门,以观 越 之灭 吴 也。”见《国语·吴语》、《史记·吴太伯世家》。后用为忠臣被谗殉身的典故。 明 高启 《谒伍相祠》诗:“鞭尸 楚 墓生前孝,抉目 吴 门死后忠。”亦作“ 抉目东门 ”、“ 抉目胥门 ”、“ 抉目悬门 ”。 元 萨都剌 《酹江月·姑苏台怀古》词:“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 越 来兵伍?” 高旭 《收辑亡友宁太一遗墨装订成册因题四首以弁其首》之二:“挺身 大泽 呼 张楚 ,抉目 胥门 看沼 吴 。” 傅尃 《次韵和亚子》:“抚头看镜斯何事,抉目悬门事可哀。”亦省作“ 抉目 ”、“ 抉眼 ”、“ 抉眸 ”。《旧唐书·太宗纪下》:“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宋 陆游 《书愤》诗:“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蔡寅 《丙辰岁除》诗之二:“抉眸 胥 相看 吴 沼,披髮 伊川 讖陆沉。”词语解释:师旷 拼音:shī kuàng
春秋 晋国 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 师旷 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后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唐 杨炯 《浑天赋》:“螟何细兮, 师旷 清耳而不闻, 离朱 拭目而无见。”词语解释:水犀 拼音:shuǐ xī
(1).犀牛的一种。因生活于水中,故名。《国语·越语上》:“今 夫差 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韦昭 注:“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犀》:“水犀出入水中,最为难得……水犀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水犀角在鼻,石羊胆藏足。”
(2).见“ 水犀军 ”。
(3).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草犀》﹝集解﹞引 陈藏器 曰:“草犀生 卫 、 婺 、 洪 、 饶 间,苗高二三尺,独茎,根如细辛。生水中者名水犀。”
词语解释:水犀军 拼音:shuǐ xī jūn
(1).披水犀甲的水军。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 谢朓 诗中佳丽地, 夫差 传里水犀军。”
(2).多借指水上劲旅。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哀姑苏》:“ 王叔闰 有诗哀之云:‘天星夜坠水犀军,又见 吴 宫走鹿羣。’”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亦省称“ 水犀 ”。 明 吾邱瑞 《运甓记·闻叛勤王》:“水犀十万,人人出没深渊。” 清 龚鼎孳 《樟树行》:“地近军城耀水犀,天开阿阁巢云凤。” 清 梁信芳 《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怀》诗:“水犀岂有乘墉志,一旅西来竟问津。”词语解释:水犀军 拼音:shuǐ xī jūn
(1).披水犀甲的水军。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 谢朓 诗中佳丽地, 夫差 传里水犀军。”
(2).多借指水上劲旅。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哀姑苏》:“ 王叔闰 有诗哀之云:‘天星夜坠水犀军,又见 吴 宫走鹿羣。’”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亦省称“ 水犀 ”。 明 吾邱瑞 《运甓记·闻叛勤王》:“水犀十万,人人出没深渊。” 清 龚鼎孳 《樟树行》:“地近军城耀水犀,天开阿阁巢云凤。” 清 梁信芳 《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怀》诗:“水犀岂有乘墉志,一旅西来竟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