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鄂君 拼音:è jūn
鄂君 子晳 , 楚王 母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 越 人悦其美,因作《越人歌》而赞之。见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后因以“鄂君”为美男的通称。 唐 李商隐 《碧城》诗之二:“ 鄂君 悵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唐 李商隐 《牡丹》诗:“锦幃初卷 卫夫人 ,绣被犹堆 越 鄂君 。” 明 陈子龙 《春游》诗之一:“鞭衝湿雾 张公子 ,舟泛横波 越 鄂君 。”词语解释:鄂君香被 拼音:è jūn xiāng bèi
同“ 鄂君被 ”。 唐 王初 《自和书秋》:“ 湘 女怨弦愁不禁, 鄂君 香被梦难穷。”参见“ 鄂君被 ”。
词语解释:鄂君被 拼音:è jūn bèi
春秋 楚 王母弟 鄂君 子晳 乘舟,操舟 越 女以歌声表达对其爱慕之情。 鄂君 举绣被覆盖 越 女,得以交欢尽意。后因以“鄂君被”为歌咏男女欢爱的典故。 唐 李商隐 《念远》诗:“牀空 鄂君 被,杵冷 女嬃 砧。” 宋 贺铸 《东吴乐·尉迟杯》词:“ 鄂君 被,双鸳綺,垂杨荫,夷犹画舲相艤。”参阅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词语解释:二十五老 拼音:èr shí wǔ lǎo
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介子推 行年十五而相 荆 。 仲尼 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 仲尼 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 汤 武 ,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 彭祖 ,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唐 李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 钱少阳 。”词语解释:黄雀哀 拼音:huáng què āi
《战国策·楚策四》:“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已!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后以“黄雀哀”指追求逸乐而不知祸之将至。词语解释:缄口 拼音:jiān kǒu
《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汉 蔡邕 《铭论》:“ 周 庙金人,缄口以慎。” 隋 王通 《中说·礼乐》:“汝将闭门却扫歟?不知缄口而内修也。” 清 沉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妯娌间有乞其谈相者,缄口不道一字。”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伙房的大师傅和通讯员 小安 正在井边咬耳朵,看见她走过来就立即缄口了。”词语解释:绝缨 拼音:jué yīng
1.扯断结冠的带。据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载: 楚庄王 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 晋 与 楚 战,有 楚 将奋死赴敌,卒胜 晋 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絶缨盗马之臣赦, 楚 赵 以济其难。” 唐 陈子昂 《座右铭》:“ 秦穆 饮盗马, 楚 客报絶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况宾无絶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
2.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 宋 柳永 《迎新春》词:“香径里,絶缨掷果无数。” 清 无名氏 《韵香传》:“絶缨错舃,纸醉金迷,卜昼卜夜,欢乐未央。”词语解释:青翰 拼音:qīng hàn
(1).亦称“ 青庄 ”。信天翁的别称。《尚书大传》卷一:“取白狐青翰。” 郑玄 注:“翰,毛之长大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禽鸟下·鹈鹕》:“《正字通》:信天缘,俗名青翰,一名青庄。”
(2).即青翰舟。《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轡,青翰侍御。” 吕延济 注:“青翰,船名。” 唐 温庭筠 《昆明池水战词》:“溟池海浦俱喧豗,青翰画鷁相次来。”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门前青翰泊双双,怕见芙蓉未敢涉秋江。”参见“ 青翰舟 ”。
词语解释:青翰舟 拼音:qīng hàn zhōu
舟名。刻饰鸟形,涂以青色,故称。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君独不闻夫 鄂君 子晳 之汎舟於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 唐 皮日休 《太湖诗·初入太湖》:“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 宋 贺铸 《玉连环·一落索》词:“青翰舟稳绣衾香,谁禁断、东流水。”词语解释:愚公 拼音:yú gōng
(1).“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的人。 宋 辛弃疾 《玉楼春·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词:“青山不解乘云去,怕有 愚公 惊着汝。”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人容鼓吏之狂,世笑 愚公 之癖。” 清 陈维崧 《洞仙歌·善权洞》词:“天风忽下,劈破青红茧, 夸父 、 愚公 费裁剪。”
(2).泛指隐者。 唐 高适 《封丘作》诗:“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揣摩慙黠吏,栖隐谢 愚公 。”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 中散 山阳 锻, 愚公 野谷邨。”参见“ 愚公谷 ”。
词语解释:愚公谷 拼音:yú gōng gǔ
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 。’ 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 。”后以喻隐居之地。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 ,萧条羽客家。’” 清 戴移孝 《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 ,甘为 郑子真 。”亦省称“ 愚谷 ”。《南史·隐逸传序》:“藏景穷巖,蔽名 愚谷 。”词语解释:愚公谷 拼音:yú gōng gǔ
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 。’ 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 。”后以喻隐居之地。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 ,萧条羽客家。’” 清 戴移孝 《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 ,甘为 郑子真 。”亦省称“ 愚谷 ”。《南史·隐逸传序》:“藏景穷巖,蔽名 愚谷 。”词语解释:愚谷 拼音:yú gǔ
(1).见“ 愚公谷 ”。
(2).借指隐者。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若非隐沦之愚谷,是谓 高阳 之狂生者也。”
词语解释:愚公谷 拼音:yú gōng gǔ
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 。’ 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 。”后以喻隐居之地。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 ,萧条羽客家。’” 清 戴移孝 《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 ,甘为 郑子真 。”亦省称“ 愚谷 ”。《南史·隐逸传序》:“藏景穷巖,蔽名 愚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