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麻姑 拼音:má gū
(1).神话中仙女名。传说 东汉 桓帝 时曾应仙人 王远 (字 方平 )召,降于 蔡经 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 蔡经 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方平 知 经 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 麻姑 ,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 麻姑 自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又能掷米成珠,为种种变化之术。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 唐 李白 《短歌行》:“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 垂两鬢,一半已成霜。” 宋 司马光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强为三诗以继其后》之二:“金闕银城仙客居,欲传消息问 麻姑 。”《水浒传》第二四回:“软语调和,女似 麻姑 能动念。” 清 秋瑾 《东风第一枝·雪珠》词:“笑幻奇手掷 麻姑 ,故弄眼光疑眩。”
(2).见“ 麻姑酒 ”。
词语解释:麻姑酒 拼音:má gū jiǔ
酒名。《格致镜原》卷二二引《事物绀珠》:“麻姑酒, 麻姑泉 水酿,出 建昌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沧州 酒, 阮亭先生 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著名已久,而论者颇有异同。”亦省作“ 麻姑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右之麻姑, 建州 之白酒,如饮汤然,果腹而已。”词语解释:麻姑搔背 拼音:má gū sāo bèi
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谓仙人 麻姑 手纤长似鸟爪,可搔背痒。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 明星玉女 备洒扫, 麻姑 搔背指爪轻。” 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其小乐天甚矣漫赋三诗为白傅解嘲》之三:“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 搔背岂胜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只愁今夜里,少一个 麻姑 搔背眠。”词语解释:麻姑爪 拼音:má gū zhǎo
麻姑 的手。 宋 苏辙 《赠吴子野道人》诗:“道成若见 王方平 ,背痒莫念 麻姑 爪。”后指美女子灵巧、纤长的手。词语解释:骑白鹿 拼音:qí bái lù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见 晋 葛洪 《神仙传·卫叔卿》、《鲁女生》。后因以“骑白鹿”指仙人行空之术。 唐 韦渠弁 《步虚词》之十八:“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明 吴廷翰 《南山杂诗》之四:“谷口吹紫簫,仙人骑白鹿。”亦省作“ 骑鹿 ”。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骑鹿时见南斗君,闻笙夜候 緱山 鹤。”词语解释:沈羲 拼音:shěn xī
传说中的仙人名。 晋 葛洪 《神仙传·沉羲》:“ 沉羲 者, 吴郡 人也。学道於 蜀 中,但能消灾除病,救济百姓,不知服食药物。功德感天、天神识之……有三仙人著羽持节,以白玉板、青玉界、丹玉字授 羲 , 羲 不能读,遂载昇天。”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昔 沉羲 将尽,逢司命而还生; 士燮 行埋,值仙人而更活。”词语解释:噀雨 拼音:xùn yǔ
(1).犹言行雨,布雨。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空中右白虎,赤节引娉婷。自云帝季女,噀雨凤凰翎。” 仇兆鳌 注:“噀雨,指暮为行雨。”
(2).噀酒为雨。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云烝作雾 楷 ,火灭噀雨 巴 。”参见“ 噀酒 ”。
词语解释:噀酒 拼音:xùn jiǔ
指 后汉 栾巴 喷酒为雨事。 晋 葛洪 《神仙传·栾巴》:“正旦大会, 巴 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不饮,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不敬。詔问 巴 , 巴 曰:‘臣适见 成都 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救之。’乃发驛书问 成都 ,已奏言:‘正旦食后失火,须臾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气。’”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情愿做归湖 范蠡 ,情愿做噀酒 欒巴 ,携閒客登山採药,唤村童汲水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