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鹤唳 拼音:hè lì
(1).鹤鸣。 清 王充 《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 唐 沉佺期 《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
(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唐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宋 叶适 《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 明 李东阳 《氐带箭》诗:“ 秦 鞭断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 老氐 带箭走。”参见“ 鹤唳风声 ”。
词语解释:鹤唳风声 拼音:hè lì fēng shēng
(1).《晋书·谢玄传》:“ 坚 ( 苻坚 )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 淝水 为之不流。餘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后世亦以“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 宋 程俱 《戏赠江仲嘉司兵》诗:“暮年谈笑有穰孙,鹤唳风声走强虏。”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败北》:“忙追去,忙追去,片甲莫教除,鹤唳风声, 元 兵胆碎。”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平时作威作福,蹂躏人权,战时鹤唳风声,抱头鼠窜。”
(2).形容凄凉的景象。《花月痕》第二七回:“喫过饭,正吩咐套车, 紫沧 又来,我只得和他同到 愉园 ,鹤唳风声,天寒日短,我倒像那 隋煬帝 ,汲汲顾景哩。”词语解释:黑头 拼音:hēi tóu
(1).发黑之头。形容年青。 唐 杜甫 《晚行口号》:“远愧 梁 江总 ,还家尚黑头。” 宋 司马光 《庆文公八十会口号》:“黑头强仕之时,已登廊庙;黄髮老成之日,还赏林泉。”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故人大半黑头死,老子何妨白髮生。”
(2).指青壮年人。 唐 李颀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诗:“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 清 朱彝尊 《题画送徐检讨还吴》诗之一:“惊起沙鸥定相笑,黑头未称作渔翁。”
(3).指老百姓。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长民十二,故有十二牧;民曰黑头,故称黔首。”
(4).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勾黑脸而得名。起初专指扮演 包公 的角色,后来泛指大花脸。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倘若真的是‘天地大戏场’,那么,文场上当然也一定有丑脚--然而也一定有黑头。”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霍大道 突然对 乔光朴 说:‘听说你学黑头学的不错,来两口叫咱们听听。’”词语解释:黑头公 拼音:hēi tóu gōng
(1).指少年而居高位者。《晋书·王珣传》:“弱冠与 陈郡 谢玄 为 桓温 掾,俱为 温 所敬重。尝谓之曰:‘ 谢掾 年四十,必拥旄杖节, 王掾 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 唐 韩翃 《送李中丞赴商州》诗:“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清 吴伟业 《寿总宪龚公芝麓》诗:“谈笑 阮生 青眼客,文章 王掾 黑头公。”
(2).指毛笔。 宋 黄庭坚 《戏咏猩猩毛笔》:“束缚归来儻无辱,逢时犹作黑头公。” 清 赵翼 《分校杂咏·蓝笔》:“欣赏情同青眼客,别载权亚黑头公。” 清 高鹗 《笔》诗:“少年濡染处,争説黑头公。”词语解释:击唾壶 拼音:jī tuò hú
见“ 击碎唾壶 ”。
词语解释:击碎唾壶 拼音:jī suì tuò hú
《晋书·王敦传》:“﹝ 王敦 ﹞每酒后輒咏 魏武帝 乐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原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极度赞赏,后亦用以形容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情。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有客虬髯醉咽呜,击碎唾壶小酒唱。”亦省作“ 击玉壶 ”、“ 击唾壶 ”。 唐 李白 《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清 归庄 《与侯彦舟书》:“弟病废之人,泥涂自甘,顾不能为君击唾壶耳。”词语解释:缺壶歌 拼音:quē hú gē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词语解释:日食万钱 拼音:rì shí wàn qián
(1).每天的饮食耗费上万的钱。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本《晋书·何曾传》:“﹝ 何曾 ﹞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綺丽,厨膳滋味,过於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有个 王涯 丞相,官居一品,权压百僚,僮僕千数,日食万钱,説不尽荣华富贵。”
(2).形容俸薪丰厚。《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佐理庙堂,日食万钱之禄。”词语解释:唾壶击缺 拼音:tuò hú jī quē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词语解释:唾壶敲缺 拼音:tuò hú qiāo quē
见“ 唾壶击缺 ”。
词语解释:唾壶击缺 拼音:tuò hú jī quē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词语解释:玉唾壶 拼音:yù tuò h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