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王佐才 拼音:wáng zuǒ cái
(1).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 三国 魏 曹植 《薤露行》:“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羣。” 唐 孟浩然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诗:“吾观《鷦鷯赋》,君负王佐才。” 明 乔世宁 《何先生传》:“及读《何子》十二篇,又叹有王佐才。”
(2).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人才。《后汉书·王允传》:“ 郭林宗 尝见 允 而奇之,曰:‘ 王生 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夫子王佐才,而今復谁论?” 清 凌扬藻 《蠡勺编·李长源近张子房》:“ 漳浦 蓝玉霖 曰:‘ 李泌 ,王佐才也。’”词语解释:魏公子 拼音:wèi gōng zǐ
(1).指 信陵君 。 唐 高适 《题李别驾壁》诗:“礼乐遥传 鲁 伯禽 ,宾客争过 魏公子 。” 唐 曹邺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诗:“况我 魏公子 ,相顾不相疑。”
(2).指 魏文帝 曹丕 。 唐 王维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遥思 魏公子 ,復忆 李将军 。” 赵殿成 笺注:“ 魏公子 ,谓 魏文帝 。 曹子建 《公讌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李善 註:‘公子谓 文帝 ,时 武帝 在,为五官中郎也。’”词语解释:魏文手巾 拼音:wèi wén shǒu jīn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 文帝 ﹞才蓺兼该”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帝善弹棊,能用手巾角。”后因以“魏文手巾”为精于弹棋之典。 唐 李颀 《弹棋歌》:“联翩百中皆造微, 魏文 手巾不足比。”词语解释:魏征西 拼音:wèi zhēng xī
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作 铜雀臺 ”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载, 曹操 年轻时“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故以“魏征西”指 曹操 ,亦用以尊称军府长官。 唐 韩翃 《送戴迪赴凤翔幕府》诗:“青春带文綬,去事 魏 征西。”词语解释:卧龙 拼音:wò lóng
(1).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徐庶 ﹞谓 先主 曰:‘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晋书·嵇康传》:“﹝ 钟会 ﹞言於 文帝 曰:‘ 嵇康 ,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 嵇康 为虑耳。’”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一:“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 清 陈之遴 《北固山》诗:“饮马几回虚割据,卧龙从古混渔樵。”
(2).《汉书·王章传》:“ 章 为诸生学 长安 ,独与妻居。 章 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颜师古 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后因亦以“卧龙”指贫困的人。 唐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3).形容山势绵延起伏。 唐 钱起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4).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宋 梅尧臣 《寄许越州》诗:“卧龙生茗舌,鼓角催新阳。”词语解释:五色棒 拼音:wǔ sè bàng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曹操 ﹞除 洛阳 北部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人撰《曹瞒传》:“ 太祖 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用以喻严刑峻法。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一:“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宋 梅尧臣 《送馀干李少府》诗:“休将五色棒,欲取 洛阳 名。”词语解释:武侯 拼音:wǔ hòu
三国 蜀 诸葛亮 死后谥为 忠武侯 ,后世称之为 武侯 。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诗:“ 武侯 立 岷 蜀 ,壮志吞 咸京 。”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 武侯 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陈衍 《元诗纪事·范五老》:“﹝ 范 ﹞每战必胜,尝有诗:‘……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説 武侯 。’”词语解释:误点 拼音:wù diǎn
(1).因失手而在不该落笔的地方落笔。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失手而笔唯误点,应机而牛则真成。” 唐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卜兼能丹青以诗见赠聊获酬之》诗:“屏风误点惑 孙郎 ,团扇草书轻内史。”
(2).错误的地方。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他说资本家是可以推翻的,资本却不可毁的…… 俄国 革命中或者有这一类误点。”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庚个谈:便于矫正误点。”
(3).(车、船等)晚点。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但车头至 廊坊 附近而坏,至误点两小时。” 费孝通 《访美掠影·两个“皇后”的下场》:“更出乎我们意料的,这段并不太长的路程,竟然误点了好长一段时间。”词语解释:悬棒 拼音:xuán bàng
曹操 除 洛阳 北部尉,造五色棒,悬门之左右,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后以“悬棒”指严正执法。 唐 韦应物 《示从子河南尉班》诗:“立政思悬棒,谋身类触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