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忆秦娥词谱
忆秦娥 元高拭词注:商调。 按,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 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中中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中平仄


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之不作叠句,石词之少押一韵,秦词之多口号四句,倪词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张词由此添字,毛词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姚、石、秦、倪四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 谢公携妓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 孟嘉狂醉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不作叠句体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一叠韵 石孝友

  秦楼月 秦娥本是秦宫客 秦宫客 梦云风韵 借仙标格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从无计不如休 如今去也空相忆 空相忆 尊前欢笑 梦中寻觅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第七字用平声,不押仄韵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秦观词序: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闲勋业。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 秦 观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 乾坤空阔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 清寒冽 只缘不禁 梅花撩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此即李词体,惟词首多口号四句异。 按,秦词四首,每首前各有口号四句,即以口号末句三字为起句,亦如调笑令例。乐府舞曲《转踏》类如此。

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倪 瓒

  扶疏玉 蟾宫树影阑干曲 一襟香雾 几枝金粟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姮娥镜掩秋云绿 无端风雨声相续 不须澄霁 为沽醹醁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李词体,惟前后段减去两叠句异。

又一体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冯延巳

  风淅淅 夜雨连云黑 滴滴 窗外芭蕉灯下客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除非魂梦到乡国 免被关山隔 忆忆 一句枕前争忘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起句与李白词同,惟第二句各减二字,第三句各减一字,第四、五句减一字,只作七字一句。此体仅见《阳春集》,无别首可校。

又一体 双调四十一句,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张 先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 西北高楼穷远目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忆苕溪 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此与冯词同,惟换头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仍照李白词体作三字句异。

又一体 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毛 滂

  夜夜  夜了花开也 连忙  指点银瓶索酒尝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明朝花落知多少   莫把残红扫 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词句读与冯词同,但冯词起句三字,此词两字,冯词全押仄韵,此词前后第三、四句,偷用平声,虽同本李词,亦自成一体耳。 毛词别首,前段第四句“先借春光与酒家”,先字平声;换头句“夜寒我醉谁扶我”,夜字、我字俱仄声;第二句“应抱瑶琴卧”,应字平声,余平仄悉同。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贺 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影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此调押平韵,以此词务正体,若秦词之多口号四句,颜词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秦词、颜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秦观词序: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 秦 观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 山下人家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斾 歌板红牙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此即贺词体,惟词前多口号四句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颜 奎

  水云幽 怕黄霜竹生新愁 如今何处 倚月明楼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龙吟杳杳天悠悠 腾蛟起舞鸣箜篌 听吹短气 江上无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此词见元《天下同文录》,亦贺词体,惟前后段各减两叠句异。倪瓒仄韵词,正与此同。
历代作品
共205,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续上)
万俟咏 (2首)
仇远 (1首)
何梦桂 (1首)
刘克庄 (5首)
刘辰翁 (5首)
向子諲 (2首)
吴潜 (1首)
周紫芝 (1首)
孙道绚 (1首)
康与之 (1首)
张先 (1首)
张孝祥 (2首)
张辑 (2首)
无名氏 (10首)
忆秦娥(宋·万俟咏)
  押筱韵

千里草,萋萋尽处遥山小。

遥山小,行人远似,此山多少?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

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


忆秦娥(宋·万俟咏)

天如洗。

金波冷浸冰壶里。

冰壶里。

一年得似,此宵能几。

等闲莫把栏干倚。

马蹄去便三千里。

三千里。

几重云岫,几重烟水。


忆秦娥(宋·仇远)

秋乍觉。

露凉顿觉罗衾薄。

罗衾薄。

黄昏庭院,水风帘幕。

阑干待月花时约。

愁长梦短浑忘却。

浑忘却。

南山猿鹤,北枝乌鹊。


忆秦娥(宋·何梦桂)

伤离别。

江南雁断音书绝。

音书绝。

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伤心长记中秋节。

今年还似前年月。

前年月。

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忆秦娥(宋·刘克庄)

修禊节。

晋人风味终然别。

终然别。

当时宾主,至今清绝。

等闲写就兰亭帖。

岂知留与人闲说。

人闲说。

永和之岁,暮春之月。


忆秦娥(宋·刘克庄)

梅谢了。

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

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忆秦娥(宋·刘克庄)

游人绝。

绿阴满野芳菲歇。

芳菲歇。

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枝头杜宇啼成血。

陌头杨柳吹成雪。

吹成雪。

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忆秦娥(宋·刘克庄)

泥滑滑。

一声声唤征鞍发。

征鞍发。

客亭杨柳,不禁攀折。

荀郎衣上香初歇。

萧郎心下书难说。

书难说。

霎时吹散,一生愁绝。


忆秦娥(宋·刘克庄)

春酲薄。

梦中球马豪如昨。

豪如昨。

月明横笛,晓寒吹角。

古来成败难描摸。

而今却悔当时错。

当时错。

铁衣犹在,不堪重著。


忆秦娥(宋·刘辰翁)

收灯节。

霖铃又似龟山雪。

龟山雪。

今宵清绝,今宵愁绝。

老人似少终然别。

痴痴更望春三月。

春三月。

花如人面,自羞余发。


忆秦娥(宋·刘辰翁)

惊雷节。

梅花冉冉销成雪。

销成雪。

一年一度,为君肠绝。

古人长恨中年别。

余年又过新正月。

新正月。

不堪临镜,不堪垂发。


忆秦娥(宋·刘辰翁)

梅花节。

白头卧起餐毡雪。

餐毡雪。

上林雁断,上林书绝。

伤心最是河梁别。

无人共拜天边月。

天边月。

一尊对影,一编残发。


忆秦娥(宋·刘辰翁)

春如昨。

晓风吹透胭脂阁。

胭脂阁。

满园茅草,冷烟城郭。

青衫泪尽楼头角。

佳人梦断花间约。

花间约。

黄昏细雨,一枝零落。


忆秦娥(宋·刘辰翁)

烧灯节。

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

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

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

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秦楼月/忆秦娥(宋·向子諲)

芳菲歇。

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

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秦楼月/忆秦娥(宋·向子諲)

虫声切。

柔肠欲断伤离别。

伤离别。

几行清泪,界残红颊。

玉阶白露侵罗袜。

下帘却望玲珑月。

玲珑月。

寒光凌乱,照人愁绝。


忆秦娥(宋·吴潜)

娇滴滴。

婵娟影里赠横笛。

曾横笛。

一声肠断,一番愁织。

隔墙频听无消息。

龙吟海底难重觅。

难重觅。

梅花残了,杏花消得。


秦楼月/忆秦娥(宋·周紫芝)

东风歇。

香尘满院花如雪。

花如雪。

看看又是,黄昏时节。

无言独自添香鸭。

相思情绪无人说。

无人说。

照人只有,西楼斜月。


忆秦娥(宋·孙道绚)
  押药韵

秋寂寞。

秋风夜雨伤离索。

伤离索。

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

迟书忽寄西飞鹤。

西飞鹤。

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忆秦娥(宋·康与之)
  押药韵

春寂寞。

长安古道东风恶。

东风恶。

胭脂满地,杏花零落。

臂销不奈黄金约。

天寒犹怯春衫薄。

春衫薄。

不禁珠泪,为君弹却。


忆秦娥(宋·张先)
  押屋韵

参差竹。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

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应下溪头沙上宿。


忆秦娥(宋·张孝祥)

元宵节。

凤楼相对鳌山结。

鳌山结。

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

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

晓烟轻散,帝城宫阕。


忆秦娥(宋·张孝祥)

天一角。

南枝向我情如昨。

情如昨。

水寒烟淡,雾轻云薄。

吹花嚼蕊愁无托。

年华冉冉惊离索。

惊离索。

倩春留住,莫教摇落。


忆秦娥(宋·张辑)

春寂寂。

画阑背倚春风立。

春风立。

楚山无数,暮天云碧。

琴心写遍愁何极。

断肠谁与传消息。

传消息。

当年情墨,泪痕犹湿。


碧云深/忆秦娥(宋·张辑)

风凄凄。

井阑络纬惊秋啼。

惊秋啼。

凉侵好梦,月正楼西。

卷帘望月知心谁。

关河空隔长相思。

长相思。

碧云暮合,有美人兮。


忆秦娥(宋·无名氏)

秋寂寂。

碧纱窗外人横笛。

人横笛。

天津桥上,旧曾听得。

宫妆玉指无人识。

龙吟水底声初息。

声初息。

月明江上,数峰凝碧。


忆秦娥(宋·无名氏)

花蹊侧。

秦楼夜访金钗客。

金钗客。

江梅风韵,野棠颜色。

尊前醉倒君休惜。

不成去后空相忆。

空相忆。

山长水远,几时来得。


忆秦娥(宋·无名氏)

娇滴滴。

双眉敛破春山色。

春山色。

为君含笑,为君愁蹙。

多情别后无消息。

此时更有谁知得。

谁知得。

夜深无寐,度江横笛。


忆秦娥(宋·无名氏)

香馥馥。

樽前有个人如玉。

人如玉。

翠翘金凤,内家妆束。

娇羞爱把眉儿蹙。

逢人只唱相思曲。

相思曲。

一声声是,怨红愁绿。


忆秦娥(宋·无名氏)

暮云碧。

佳人不见愁如织。

愁如织。

两行征雁,数声羌笛。

锦书难寄西飞翼。

无言只是空相忆。

空相忆。

纱窗人梦,梦双人只。


忆秦娥(宋·无名氏)
  押药韵

烟漠漠。

水天摇荡蓬莱阁。

蓬莱阁,朱甍碧瓦,半浸寥廓。

三山谩有长生药。

茫茫云海风涛恶。

风涛恶。

仙槎不见,暮沙潮落。


忆秦娥(宋·无名氏)

瑶台月。

寒光零乱蒙香雪。

蒙香雪。

横枝疏影,动人清彻。

分明姑射神仙骨。

冰姿雪里难埋没。

难埋没。

百花头上,为春先发。


秦楼月/忆秦娥(宋·无名氏)
  押沃韵

□□□。

□□□□□□□。

□□□。

□□□□,□□□□。

白鸥飞下屏山曲。

行人点破秋郊绿。

秋郊绿。

细看重咏,怎生得足。


秦楼月/忆秦娥(宋·无名氏)

风淅淅。

天容暗淡梅花白。

梅花白。

点酥凝粉,比君不得。

清歌飞下龙沙雪。

绮疏休印蟾宫月。

蟾宫月。

婵娟虽好,有时圆缺。


秦楼月/忆秦娥(宋·无名氏)
  押药韵

秋漠漠。

登临常羡东飞鹤。

东飞鹤。

一襟乡泪,为君双落。

明年不负黄花约。

故人须我归舟泊。

归舟泊。

荆溪亭下,晚秋寒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