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忆秦娥词谱
忆秦娥 元高拭词注:商调。 按,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 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中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中中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中平仄


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之不作叠句,石词之少押一韵,秦词之多口号四句,倪词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张词由此添字,毛词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姚、石、秦、倪四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 谢公携妓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 孟嘉狂醉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不作叠句体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一叠韵 石孝友

  秦楼月 秦娥本是秦宫客 秦宫客 梦云风韵 借仙标格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从无计不如休 如今去也空相忆 空相忆 尊前欢笑 梦中寻觅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第七字用平声,不押仄韵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秦观词序: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闲勋业。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 秦 观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 乾坤空阔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 清寒冽 只缘不禁 梅花撩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此即李词体,惟词首多口号四句异。 按,秦词四首,每首前各有口号四句,即以口号末句三字为起句,亦如调笑令例。乐府舞曲《转踏》类如此。

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倪 瓒

  扶疏玉 蟾宫树影阑干曲 一襟香雾 几枝金粟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姮娥镜掩秋云绿 无端风雨声相续 不须澄霁 为沽醹醁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李词体,惟前后段减去两叠句异。

又一体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冯延巳

  风淅淅 夜雨连云黑 滴滴 窗外芭蕉灯下客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除非魂梦到乡国 免被关山隔 忆忆 一句枕前争忘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起句与李白词同,惟第二句各减二字,第三句各减一字,第四、五句减一字,只作七字一句。此体仅见《阳春集》,无别首可校。

又一体 双调四十一句,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张 先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 西北高楼穷远目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忆苕溪 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此与冯词同,惟换头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仍照李白词体作三字句异。

又一体 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毛 滂

  夜夜  夜了花开也 连忙  指点银瓶索酒尝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明朝花落知多少   莫把残红扫 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词句读与冯词同,但冯词起句三字,此词两字,冯词全押仄韵,此词前后第三、四句,偷用平声,虽同本李词,亦自成一体耳。 毛词别首,前段第四句“先借春光与酒家”,先字平声;换头句“夜寒我醉谁扶我”,夜字、我字俱仄声;第二句“应抱瑶琴卧”,应字平声,余平仄悉同。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贺 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影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中平中仄中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此调押平韵,以此词务正体,若秦词之多口号四句,颜词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秦词、颜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秦观词序: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 秦 观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 山下人家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斾 歌板红牙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此即贺词体,惟词前多口号四句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颜 奎

  水云幽 怕黄霜竹生新愁 如今何处 倚月明楼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龙吟杳杳天悠悠 腾蛟起舞鸣箜篌 听吹短气 江上无秋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此词见元《天下同文录》,亦贺词体,惟前后段各减两叠句异。倪瓒仄韵词,正与此同。
历代作品
共205,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续上)
晁补之 (1首)
曾觌 (5首)
朱敦儒 (4首)
朱淑真 (1首)
朱雍 (1首)
李之仪 (1首)
李清照 (1首)
杨无咎 (1首)
欧阳修 (1首)
毛滂 (2首)
汪元量 (7首)
汪莘 (1首)
沈端节 (1首)
王之道 (1首)
王千秋 (3首)
忆秦娥(宋·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谢公携妓。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孟嘉狂醉。


忆秦娥(宋·曾觌)

正飞雪。

园林一样梨花白。

梨花白。

画堂帘卷,暖生春色。

嵇康转轴声幽噎。

新来多病娇无力。

娇无力。

浅红转黛,自然标格。


忆秦娥(宋·曾觌)

暮云蹙。

小亭带雪斟醽醁。

斟醽醁。

一声羌管,落梅蔌蔌。

舞衣旋趁霓裳曲。

倚阑相对人如玉。

人如玉。

锦屏罗幌,看成不足。


忆秦娥(宋·曾觌)

西风节。

碧云卷尽秋宵月。

秋宵月。

关河千里,照人离别。

尊前俱是天涯客。

那堪三载遥相忆。

遥相忆。

年光依旧,渐成华发。


忆秦娥(宋·曾觌)

晴空碧。

吴山染就丹青色。

丹青色。

西风摇落,可堪凄恻。

世情冷暖君应识。

鬓边各自侵寻白。

侵寻白。

江南江北,几时归得。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宋·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

伤行客。

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

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忆秦娥(宋·朱敦儒)

霜风急。

江南路上梅花白。

梅花白。

寒溪残月,冷村深雪。

洛阳醉里曾同摘。

水西竹外常相忆。

常相忆。

宝钗双凤,鬓边春色。


忆秦娥(宋·朱敦儒)

歌钟列。

公堂盛会酬佳节。

酬佳节。

皇恩宣布,早梅争发。

舞场椎鼓催回雪。

金壶旋酒琼酥热。

琼酥热。

今朝不饮,几时欢悦。


忆秦娥(宋·朱敦儒)

吴船窄。

吴江岸下长安客。

长安客。

惊尘心绪,转蓬踪迹。

征鸿也是关河隔。

孤飞万里谁相识。

谁相识。

三更月落,斗横西北。


忆秦娥(宋·朱敦儒)

西江碧。

江亭夜燕天涯客。

天涯客。

一杯相属,此夕何夕。

烛残花冷歌声急。

秦关汉苑无消息。

无消息。

戍楼吹角,故人难得。


忆秦娥(宋·朱淑真)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忆秦娥(宋·朱雍)

风萧萧。

驿亭春信期春潮。

期春潮。

黄昏浮动,谁在江皋。

碧云冉冉横溪桥。

琼车未至余香飘。

余香飘。

一帘疏影,月在花梢。


忆秦娥 用太白韵(宋·李之仪)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忆秦娥(宋·李清照)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宋·杨无咎)

情难足。

不堪黄帽催行速。

催行速。

扁舟一叶,别愁千斛。

津亭送客惊相嘱。

举杯欲唱眉先蹙。

眉先蹙。

背人掩面,不能终曲。


忆秦娥(宋·欧阳修)

十五六,脱罗裳,长恁黛眉蹙。

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

展香裀,帐前明画烛。

眼波长,斜浸鬓云绿。

看不足。

苦残宵、更漏促。


忆秦娥(宋·毛滂)

醉醉。醉击珊瑚碎。

花花。先借春光与酒家。

夜寒我醉谁扶我。应抱瑶琴卧。

清清。揽月吟风不用人。


秦楼月/忆秦娥(宋·毛滂)

蔷薇折。

一怀秀影花和月。

花和月。

著人浓似,粉香酥色。

绿阴垂幕帘波叠。

微风过竹凉吹发。

凉吹发。

无人分付,这些时节。


忆秦娥(宋·汪元量)

笑盈盈。

晓妆扫出长眉青。

长眉青。

双开雉扇,六曲鸳屏。

少年心在尚多情。

酒边银甲弹长筝。

弹长筝。

碧桃花下,醉到三更。


忆秦娥(宋·汪元量)
  押萧韵

马萧萧。

燕支山中风飘飘。

风飘飘。

黄昏寒雨,直是无憀。

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不见心如焦。

心如焦。

彩笺难寄,水远山遥。


忆秦娥(宋·汪元量)

如何说。

人生自古多离别。

多离别。

年年辜负,海棠时节。

娇娇独坐成愁绝。

胡笳吹落关山月。

关山月。

春来秋去,几番圆缺。


忆秦娥(宋·汪元量)

雪霏霏。

蓟门冷落人行稀。

人行稀。

秦娥渐老,着破宫衣。

强将纤指按金徽。

未成曲调心先悲。

心先悲。

更无言语,玉箸双垂。


忆秦娥(宋·汪元量)
  押侵韵

天沉沉。

香罗拭泪行穷阴。

行穷阴。

左霜右雪,冷气难禁。

几回相忆成孤斟。

塞边鞞鼓愁人心。

愁人心。

北鱼南雁,望到而今。


忆秦娥(宋·汪元量)
  押尤韵

水悠悠。

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

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

更听马上弹箜篌。

弹箜篌。

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忆秦娥(宋·汪元量)

风声恶。

个人蕉萃凭高阁。

凭高阁。

相思无尽,泪珠偷落。

锦书欲寄鸿难托。

那堪更听边城角。

边城角。

又添烦恼,又添萧索。


忆秦娥(宋·汪莘)

村南北。

夜来陡觉霜风急。

霜风急。

征途情绪,塞垣消息。

佳人独倚琵琶泣。

一江明月空相忆。

空相忆。

寒衣未絮,荻花狼籍。


忆秦娥(宋·沈端节)

凭阑独。

南山影蘸杯心绿。

杯心绿。

悠然忽见,卧披横轴。

西风暗度钗梁玉。

手香记得人簪菊。

人簪菊。

无穷幽韵,细看不足。


秦楼月/忆秦娥(宋·王之道)

云不卷。

浇愁莫放金杯浅。

金杯浅。

新词丽句,要人裁剪。

酒酣思致天同远。

临风捉笔纶巾岸。

纶巾岸。

诗成归去,寒光照晚。


忆秦娥(宋·王千秋)

云破碧。

作霜天气西风急。

西风急。

一行征雁,数声横笛。

挑灯试问今何夕。

柔肠底事愁如织。

愁如织。

紫苔庭院,悄无人迹。


忆秦娥(宋·王千秋)

阑干侧。

当时我亦凝香客。

凝香客。

而今老大,鬓苍头白。

扬州梦觉浑无迹。

旧游英俊今南北。

今南北。

断鸿沈鲤,更无消息。


忆秦娥(宋·王千秋)

云叶舞。

寒林浅淡围烟雨。

围烟雨。

三三两两,雁投沙渚。

征帆暂落知何所。

短篷静听舟人语。

舟人语。

夜寒如许,客能眠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