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杨柳枝词谱
杨柳枝 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踏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

杨柳枝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温庭筠

  金缕毵毵碧瓦沟 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 半拂阑干半入楼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
历代作品
共216,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续上)
施肩吾 (1首)
李商隐 (5首)
李涉 (1首)
欧阳炯 (1首)
汪遵 (1首)
滕迈 (1首)
无名氏 (1首)
牛峤 (5首)
卢肇 (1首)
卢贞 (1首)
罗隐 (2首)
翁承赞 (5首)
薛能 (19首)
杂曲歌辞 杨柳枝(唐·施肩吾)
  押真韵

伤见路杨柳春,一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杂曲歌辞 杨柳枝 一(唐·李商隐)
  押萧韵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杂曲歌辞 杨柳枝 二(唐·李商隐)
  押微韵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杨柳枝(唐·李商隐)
  押先韵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杨柳枝(唐·李商隐)
  押阳韵

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杨柳枝(唐·李商隐)
  押庚韵

引用典故:章台走马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柳枝词(唐·李涉)
  押萧韵

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

不必如丝千万缕,只禁离恨两三条。


杂曲歌辞 杨柳枝(唐·欧阳炯)
  押真韵

软碧摇烟似送人,映花时把翠蛾嚬。

青青自是风流主,慢飒金丝待洛神。


杨柳枝(唐·汪遵)
  押东韵

引用典故:亚夫营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杨柳枝词(唐·滕迈)
  押支韵

三条陌上拂金羁,万里桥边映酒旗。

此日令人肠欲断,不堪将入笛中吹。


杨柳枝(唐·无名氏)
  押灰韵

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

锦帆未落西风起,惆怅龙舟去不回。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一(唐·牛峤)
  押庚韵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

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二(唐·牛峤)
  押侵韵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下结同心。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三(唐·牛峤)
  押萧韵

引用典故:张绪风流 

桥北桥南千万条,恨伊张绪不相饶。

金羁白马临风望,认得羊静婉腰。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四(唐·牛峤)
  押支韵

狂雪随风扑马飞,惹烟无力被风攲。

莫交移入灵和殿,宫女三千又妒伊。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五(唐·牛峤)
  押歌韵

袅翠笼烟拂暖波,舞裙新染曲尘罗。

章华台畔隋堤上,倚得春风尔许多。


杨柳枝(唐·卢肇)
  押真韵

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

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


杂曲歌辞 杨柳枝(唐·卢贞)
  押冬韵

题注:一作和白尚书赋永丰柳

一树依依在永丰,两枝飞去杳无踪。

玉皇曾采人间曲,应逐歌声入九重。


杨柳枝(唐·罗隐)
  押尤韵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杨柳枝(唐·罗隐)
  押真韵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杨柳枝 其一(唐·翁承赞)
  押尤韵

斜拂中桥远映楼,翠光骀荡晓烟收。

洛阳才子多情思,横把金鞭约马头。


杨柳枝 其二(唐·翁承赞)
  押阳韵

高出营门远出墙,朱阑门闭绿成行。

将军宴罢东风急,闲衬旌旗簇画堂。


杨柳枝 其三(唐·翁承赞)
  押先韵

彭泽先生酒满船,五株栽向九江边。

长条细叶无穷尽,管领春风不计年。


杨柳枝 其四(唐·翁承赞)
  押歌韵

炀帝东游意绪多,宫娃眉翠两相和。

一声水调春风暮,千里交阴锁汴河。


杨柳枝 其五(唐·翁承赞)
  押尤韵

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

玉句阑内朱帘卷,瑟瑟丝笼十二楼。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一(唐·薛能)
  押庚韵

数首新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

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一(唐·薛能)
  押东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

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二(唐·薛能)
  押萧韵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风流性在终难,依旧春万万条。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二(唐·薛能)
  押先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

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三(唐·薛能)
  押虞韵

引用典故:五柳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

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三(唐·薛能)
  押尤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嫩绿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

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四(唐·薛能)
  押灰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

处处轻可惆怅,后人攀处古人栽。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四(唐·薛能)
  押先韵

狂似纤腰嫩胜绵,自多情态谁怜。

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五(唐·薛能)
  押支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潭上江边袅袅垂,日高风静絮相随。

青楼一树无人见,正是女郎眠觉时。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五(唐·薛能)
  押先韵

朝阳晴照绿杨烟,一别通波十七年。

应有旧枝无处觅,万株风里卓旌旃。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六(唐·薛能)
  押真韵

晴垂芳态吐牙新,雨摆轻条湿面春。

别有出墙高数尺,不知摇动是何人。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六(唐·薛能)
  押萧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汴水高悬百万条,风清两岸一时摇。

隋家力尽虚栽得,无限春风属圣朝。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八(唐·薛能)
  押鱼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窗外齐垂旭日初,楼边轻好暖风徐。

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九(唐·薛能)
  押青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引用典故:陶家 

众木犹寒独早青,御沟桥畔曲江亭。

陶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绿绕厅。


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其十(唐·薛能)
  押元韵

题注:乾符五年,能为许州刺史,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赋其辞为新声。

引用典故:石家 

帐偃缨垂细复繁,令人心想石家园。

风条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门爱树萱。


柳枝词五首 其二(唐·薛能)
  押真韵

晴垂芳态吐新,雨摆轻条湿面春。

别有出墙高数尺,不知摇动是何人。


柳枝词五首 其三(唐·薛能)
  押尤韵

梳簪朵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

牵断绿丝攀不得,半空悬著玉搔头。


柳枝词五首 其四(唐·薛能)
  押元韵

西园高树后庭根,处处寻芳有折痕。

终忆游桃叶舍,一株斜映竹篱门。


柳枝词五首 其五(唐·薛能)
  押支韵

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

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