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鹿为马 拼音:lù wéi mǎ
“指鹿为马”的略语。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望夷宫 中鹿为马, 秦 人半死 长城 下。”参见“ 指鹿为马 ”。
词语解释:指鹿为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 欲为乱,恐羣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 二世 ,曰:‘马也’。 二世 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 赵高 。或言鹿, 高 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羣臣皆畏 高 。”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后汉书·窦宪传》:“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 赵高 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旧唐书·仆固怀恩传》:“陛下必信矫词,何殊指鹿为马?”《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改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倒黑为白,指鹿为马, 日本 的社会秩序早就为这些文化刽子手所毁坏无遗了。”亦作“ 指马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 洛阳 , 曜 有罪, 勛 奏絀遣。而 曜 密表 勛 私解 邕 事。詔曰:‘ 勛 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唐 贺兰进明 《古意》诗之一:“ 秦 庭初指鹿,羣盗满 山 东。”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国中惟指马,閫外尽从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指马谁攻 秦 相诈,入林都畏 阮生 狂。”词语解释:栾公社 拼音:luán gōng shè
汉 栾布 因军功封侯,复为 燕 相,死后 齐 燕 间为之立社祭祀,称“欒公社”。《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欒布 ﹞以军功封 俞侯 ,復为 燕 相。 燕 齐 之间皆为 欒布 立社,号曰 欒公社 。”后因以为祭祀功臣的典故。 清 钱谦益 《吴人喧传瞿稼轩留守降灵郡城西作绝句十二首用代里社迎神送神之曲》之五:“被髮骑龙事渺然, 欒公 立社自年年。”亦省作“ 欒社 ”。 清 赵翼 《吊汤纬堂殉难凤山》诗:“定有他年 欒 社祭,传芭曲里送迎神。”词语解释:吕葛 拼音:lǚ gě
周 吕尚 与 三国 蜀 诸葛亮 的并称。 唐 杜甫 《晚登瀼上堂》诗:“凄其望 吕葛 ,不復梦 周 孔 。”词语解释:吕公 拼音:lǚ gōng
(1).指 吕尚 。 唐 温庭筠 《渭上题》诗:“ 吕公 荣达 子陵 归,万古烟波绕钓磯。”参见“ 吕牙 ”。
(2).指 吕嵒 ,即 吕洞宾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襄汉 隐者,躬耕数亩……一日,柱间得一絶,相传 吕公 作也。”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岳阳吕翁》:“ 章騆 为 岳阳 守,闻城南老松之侧有 吕公 祠宇。”参见“ 吕洞宾 ”。
词语解释:吕牙 拼音:lǚ yá
即 吕尚 。因其字 子牙 故又称 吕牙 。《孙子·用间》:“昔 殷 之兴也, 伊挚 在 夏 ; 周 之兴也, 吕牙 在 殷 。” 清 唐甄 《潜书·考功》:“为将军者若 吕牙 ,为巡抚者若 召奭 。”参见“ 太公望 ”。
词语解释:吕洞宾 拼音:lǚ dòng bīn
传说中的人物,八仙之一。相传为 唐 京兆人,一说 关 西人,名 巖 (一作 嵒 )。号纯阳子。 咸通 中及第,两调县令。后移家 终南山 修道,不知所终。一说,屡举进士不第,游江湖间,遇 锺离权 授以丹诀而成仙。 宋 以来关于他的神奇事迹的记载很多。 元 明 小说、戏曲中,亦常以他的故事为题材。 元 代封为 纯阳演政警化尊佑帝君 ,通称 吕祖 。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引《雅言系述》、《宋史·陈抟传》。词语解释:绿駬 拼音:lǜ ěr
见“ 緑耳 ”。
词语解释:绿耳 拼音:lǜ ěr
亦作“绿駬”。 古骏马名。传说为 周穆王 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四:“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服华騮,而左緑耳。” 唐 韩愈 《寄卢仝》诗:“近来自説寻坦途,犹上虚空跨緑駬。” 宋 石介 《感兴》诗:“倚鞍思骏骨,抚轡念緑駬。”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然而走其野而无 九方 之法以相之,则赤驥、緑耳与駑马、草驹齐价矣。”词语解释:马箠
亦作“ 马捶 ”。亦作“ 马垂 ”。 马杖;马鞕。《庄子·至乐》:“ 庄子 之 楚 ,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 ,杖马箠居 岐 ,国人争随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董 ( 董恒 )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 封 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词语解释:巧宦 拼音:qiǎo huàn
善于钻营谄媚的官吏。 晋 潘岳 《闲居赋》:“ 岳 尝读《汲黯传》,至 司马安 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尝不慨然废书而嘆。” 唐 陈子昂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诗:“ 汉 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严复 《救亡决论》:“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后,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词语解释:秦鹿 拼音:qín lù
指 秦国 的帝位。鹿,喻帝位。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中原 秦 鹿待新羈,力战纷纷此一时。” 金 元好问 《萧贡·楚歌》:“只贪衣绣荣 楚 猴,岂识金刀得 秦 鹿。”《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秦 鹿逐翻兴社稷, 楚 騅推倒立封疆。”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之三:“ 秦 鹿詎为 刘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卖。”词语解释:失鹿 拼音:shī lù
失去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也。”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君咨见寄》诗:“中原未失鹿,东海方横鲸。” 清 石为崧 《秋日坐秦淮水榭闻故老谈金陵遗事》诗:“荆榛曾记从龙日,鼙鼓还传失鹿年。”词语解释:亡鹿 拼音:wáng lù
《汉书·蒯通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权。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尘闇人亡鹿,溟飜帝斩鼇。”词语解释:指鹿 拼音:zhǐ lù
见“ 指鹿为马 ”。
词语解释:指鹿为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 欲为乱,恐羣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 二世 ,曰:‘马也’。 二世 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 赵高 。或言鹿, 高 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羣臣皆畏 高 。”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后汉书·窦宪传》:“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 赵高 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旧唐书·仆固怀恩传》:“陛下必信矫词,何殊指鹿为马?”《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改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倒黑为白,指鹿为马, 日本 的社会秩序早就为这些文化刽子手所毁坏无遗了。”亦作“ 指马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 洛阳 , 曜 有罪, 勛 奏絀遣。而 曜 密表 勛 私解 邕 事。詔曰:‘ 勛 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唐 贺兰进明 《古意》诗之一:“ 秦 庭初指鹿,羣盗满 山 东。”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国中惟指马,閫外尽从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指马谁攻 秦 相诈,入林都畏 阮生 狂。”词语解释:指鹿为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 欲为乱,恐羣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 二世 ,曰:‘马也’。 二世 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 赵高 。或言鹿, 高 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羣臣皆畏 高 。”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后汉书·窦宪传》:“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 赵高 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旧唐书·仆固怀恩传》:“陛下必信矫词,何殊指鹿为马?”《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改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倒黑为白,指鹿为马, 日本 的社会秩序早就为这些文化刽子手所毁坏无遗了。”亦作“ 指马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 洛阳 , 曜 有罪, 勛 奏絀遣。而 曜 密表 勛 私解 邕 事。詔曰:‘ 勛 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唐 贺兰进明 《古意》诗之一:“ 秦 庭初指鹿,羣盗满 山 东。”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国中惟指马,閫外尽从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指马谁攻 秦 相诈,入林都畏 阮生 狂。”词语解释:中原逐鹿 拼音:zhōng yuán zhú lù
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唐 温庭筠 《过五丈原》诗:“下国 卧龙 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 陈毅 《失题》诗:“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词语解释:逐鹿 拼音:zhú lù
(1).《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也。”后因以“逐鹿”喻争夺统治权。《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於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以天下喻鹿,语虽出於 汉 世,然《春秋》有其语矣。《襄十四年》: 戎子驹支 曰: 殽 之师,‘ 秦 师不復,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 晋 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踣之’,则其语尚矣。不独是也,《六韜》: 太公 谓 文王 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则逐鹿之説久矣,不在 汉 世也。”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两下里分头逐鹿,各仗 韩 卢,并倚昆吾。” 周恩来 《春日偶感》诗之一:“中原方逐鹿, 博浪 踵相踪。”
(2).喻追逐名利富贵。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一个在利禄场中逐鹿惯了的人,’他自顾自地继续着,‘哪里能够了解另一个隐迹山林的人的心境呢?’”词语解释:逐鹿中原 拼音:zhú lù zhōng yuán
比喻争夺天下。 明 骆用卿 《题韩信庙》诗:“逐鹿中原 汉 力微,登坛频蹙 楚 军威。”《野叟曝言》第九五回:“但孤家非比别峒之主,止於雄长一方,不日便当逐鹿中原。”参见“ 逐鹿 ”。
词语解释:逐鹿 拼音:zhú lù
(1).《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也。”后因以“逐鹿”喻争夺统治权。《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於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以天下喻鹿,语虽出於 汉 世,然《春秋》有其语矣。《襄十四年》: 戎子驹支 曰: 殽 之师,‘ 秦 师不復,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 晋 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踣之’,则其语尚矣。不独是也,《六韜》: 太公 谓 文王 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则逐鹿之説久矣,不在 汉 世也。”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两下里分头逐鹿,各仗 韩 卢,并倚昆吾。” 周恩来 《春日偶感》诗之一:“中原方逐鹿, 博浪 踵相踪。”
(2).喻追逐名利富贵。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一个在利禄场中逐鹿惯了的人,’他自顾自地继续着,‘哪里能够了解另一个隐迹山林的人的心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