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马角乌头 拼音:mǎ jiǎo wū tóu
《燕丹子》卷上:“ 燕 太子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清 曹贞吉 《百字令·咏史》词:“ 田光 老矣,笑 燕丹 宾客,都无人物,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壮岁从征沙漠,望穷马角乌头,暮年迁謫 江州 ,吟尽荻花枫叶。”词语解释:马上得天下 拼音: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时时前説称《诗》《书》。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 曰:‘居马上得之,寧可以马上治之乎?且 汤 武 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唐 林宽 《歌风台》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元 萨都剌 《登歌风台》诗:“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词语解释:马生角 拼音:mǎ shēng jué
语出《史记·剌客列传论》:“世言 荆軻 ,其称 太子丹 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司马贞 索隐:“《燕丹子》曰:‘ 丹 求归, 秦王 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丹 及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风俗通》及《论衡》皆有此説,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后用以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亦比喻历尽困境,苦熬出头。 唐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诗:“青云马生角, 黄州 使持节。”亦作“ 马角生 ”。 三国 魏 曹植 《精微篇》:“ 子丹 西质 秦 ,乌白马角生。” 元 王逢 《书无题后》诗之三:“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词语解释:茅盈 拼音:máo yíng
汉景帝 时 咸阳人 。传说年十八上 恒山 修道,旋隐 江 南 句曲山 ,与其弟 固 衷 修炼采药,治病活人,世称“三茅真君”,改 句曲山 为 三茅山 ,简名 茅山 (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境内)。旧有“茅山道士”之传,即本于此。《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大茅君 盈 南至 句曲 之山,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王母 携 王君 ( 西城王君 )及 盈 ,省顾 盈 之二弟,各授道要。 王母 命 上元夫人 授 茅固 、 茅衷 《太霄隐书》。” 明 廖用贤 《尚友录》卷七:“ 茅濛 玄孙 盈 ,字 叔申 ,弟 固 字 季伟 ,次弟 衷 字 思和 。 盈 生于 汉景帝 中元 五年,少秉异操,独味清虚……教二弟延年不死之法,后亦成仙,居 茅山 ,世称‘三茅真君’。”词语解释:旄头 拼音:máo tóu
(1).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遂招来郡国姦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閲其车骑材官卒,建旌旗鼓车,旄头先敺。”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凡此旄头先驱,皆天子之制。”《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武骑虎賁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 政 ,伤胷, 政 犹不退。” 唐 王维 《为羽林将军祭武大将军文》:“羽林孤儿,旄头突骑,罔不毕劝,为之元帅。”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国朝承 五代 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仅同藩镇,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非所谓旄头清道后行之谨也。”
(2).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汉书·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唐 武元衡 《送徐员外还京》诗:“旄头星未落,分手轆轤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月升鴟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参见“ 昴宿 ”。
词语解释:昴宿 拼音:mǎo sù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有亮星七颗(古代以为五颗,故有昴宿之精转化为五老的传说)。传说 汉 相 萧何 为昴星精转世,后因借为颂人之辞。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公臺阶茂绪,昴宿精灵。” 唐 白居易 《祭回鹘可汗文》:“天歼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於 阴山 ,陨精光於昴宿。”参见“ 昴降 ”。词语解释:昴降 拼音:mǎo jiàng
《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 汉 相 萧何 ,长七尺八寸,昴星精”。后因以“昴降”为称颂显贵之词。 前蜀 韦庄 《琵琶洲和吟》:“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词语解释:昴星 拼音:mǎo xīng
即昴宿。《初学记》卷一引《尔雅》:“西陆,昴星也。” 清 谭嗣同 《以太说》:“一昴星,何以能摄天河圈内所有诸恒星?”参见“ 昴宿 ”。
词语解释:昴宿 拼音:mǎo sù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有亮星七颗(古代以为五颗,故有昴宿之精转化为五老的传说)。传说 汉 相 萧何 为昴星精转世,后因借为颂人之辞。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公臺阶茂绪,昴宿精灵。” 唐 白居易 《祭回鹘可汗文》:“天歼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於 阴山 ,陨精光於昴宿。”参见“ 昴降 ”。词语解释:昴宿 拼音:mǎo sù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有亮星七颗(古代以为五颗,故有昴宿之精转化为五老的传说)。传说 汉 相 萧何 为昴星精转世,后因借为颂人之辞。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公臺阶茂绪,昴宿精灵。” 唐 白居易 《祭回鹘可汗文》:“天歼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於 阴山 ,陨精光於昴宿。”参见“ 昴降 ”。
词语解释:昴降 拼音:mǎo jiàng
《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 汉 相 萧何 ,长七尺八寸,昴星精”。后因以“昴降”为称颂显贵之词。 前蜀 韦庄 《琵琶洲和吟》:“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词语解释:冒顿 拼音:mò dú
西汉 初年 匈奴 单于。姓 挛鞮 。 秦二世 元年弑父自立,建立军政制度,东灭 东胡 ,西逐 月支 ,北服 丁零 ,南服 楼烦 、 白羊 。 西汉 初年,经常侵扰边地。《史记·匈奴列传》:“单于有太子名 冒顿 。后有所爱閼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 冒顿 而立少子,乃使 冒顿 质於 月氏 。” 司马贞 索隐:“冒音墨。”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龙庭。”词语解释:美如冠玉 拼音:měi rú guān yù
《史记·陈丞相世家》:“ 絳侯 、 灌婴 等咸谗 陈平 曰:‘ 平 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饰冠以玉,光好外见,中非所有。”本喻 汉 陈平 仪容美好,后用以喻男性的美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时见对户一少年,美如冠玉。”词语解释:扪足 拼音:mén zú
以手摸足。《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 伤匈,乃捫足曰:‘虏中吾指!’” 司马贞 索隐:“捫,摸也。”《魏书·傅永传》:“昔 汉祖 捫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词语解释:头白乌 拼音:tóu bái wū
白头乌鸦,传说中的不祥鸟。词语解释:乌白 拼音:wū bái
谓乌鸦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南朝 梁简文帝 《妾薄命》诗:“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陈书·衡阳献王昌传》:“及鼎业初基,外蕃逆命,聘问斯阻,音介莫通,睠彼机桥,将隣乌白。”参见“ 乌白马角 ”、“ 乌头白马生角 ”。词语解释:乌白马角 拼音:wū bái mǎ jiǎo
“乌头白马生角”的略语。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辞》之四:“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寧足言。”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
词语解释:乌头白马生角 拼音:wū tóu bái mǎ shēng jué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词语解释:乌头白 拼音:wū tóu bái
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诗:“我归应待乌头白,慙愧 元郎 误欢喜。” 唐 李商隐 《人欲》诗:“ 秦中 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宁调元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戊沙》:“几时待得乌头白, 弱水 东流更向西。”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
词语解释:乌头白马生角 拼音:wū tóu bái mǎ shēng jué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词语解释:乌头马角 拼音:wū tóu mǎ jiǎo
同“ 乌白马角 ”。 清 钱谦益 《一叹示士龙》诗:“一叹依然竟陨霜,乌头马角事茫茫。” 清 顾贞观 《金缕曲》词:“廿载 包胥 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柳亚子 《夜梦陶公醒而赋此》诗:“乌头马角费疑猜,又见离魂入梦来。”词语解释:应昂 拼音:yìng áng
答应。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恰纔陪着笑脸儿应昂,怎覷我这查梨相,只因他忒过当。”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三折:“他叫爷爷,我这里便应昂,都做了浮生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