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望云 拼音:wàng yún
(1).犹望气。《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於事也。”
(2).仰望白云。谓仰慕君王。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序:“因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宋 张方平 《乞致仕表》:“精騖紫宸,犹结望云之恋;迹还白社,终怀乐善之心。”
(3).仰望白云。谓思念家乡;思念父母。 唐 杜甫 《客堂》诗之二:“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孩儿久离膝下,未展趋庭。今慰望云,当图捧日。”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姬素恋切所生,恒见望云兴叹。”参见“ 望断白云 ”。
(4).谓企求自由。《文选·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望云慙高鸟,临水愧游鱼。” 李善 注:“言鱼鸟咸得其所,而己独违其性也。”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 清 梁逢辰 和韵:“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
词语解释:望断白云 拼音:wàng duàn bái yún
喻想念父母。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 河阳 , 仁杰 在 太行山 ,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元 沉禧 《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时父母已殁矣》套曲:“且休説 唐 时 仁杰 专前美,谁知道 晋 代 张翰 有远孙,家居积祖松陵隐,双亲沦殁,一念犹存。既归黄壤,望断白云。”词语解释:威弧 拼音:wēi hú
星官名。即弧矢。《汉书·扬雄传上》:“掉犇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 汉 张衡 《思玄赋》:“弯威弧之拨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明 刘基 《起夜来》诗:“威弧歷落连天狼,两旗欲动风不扬。”参见“ 弧矢 ”。
词语解释:弧矢 拼音:hú shǐ
(1).弓箭。《易·繫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封 泰山 ,进次 滎阳 旃然河 上,见黑龙,命弧矢射之,矢发龙潜藏。”《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初,帝御弧矢,以弦激致目眚,至是始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汝欲食羊豕,我偏以汝饲虎狼,遽喝下马,夺其弧矢。”
(2).谓武功。 明 杨一清 《甘凉道中书事感怀》诗:“弧矢威天下,雷霆震域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忘本》:“上尝曰:‘ 周 家以稼穡开基,我国家以弧矢定天下,又何可一日废武?’”
(3).指兵事,战乱。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元 高文秀 《渑池会》楔子:“奉命离京出帝都,驱驰鞍马又当途。只因玉璧亲临 赵 ,弧矢之间显丈夫。”
(4).古代国君世子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期其有志于远大。后因以“弧矢”喻生男孩。亦指男子当从小立大志。《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疏》:“弧矢夙陈,珪璋攸覿。”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士生始堕地,弧矢志四方。”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弧矢怀樽俎,嘆铜驼荆棘,干戈旁午,英雄困尘土。”
(5).古星名。又名天弓。属井宿。简称弧。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八星如弓形,外一星象矢,分属于大犬、南船两星座。 唐 卢仝 《月蚀诗》:“弧矢引满反射人,天狼呀啄明煌煌。” 清 陈梦雷 《拟古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诗:“天狼耀其精,弧矢不敢张。”
(6).古数学名词。谓弓形的运算及其应用。 明 徐渭 《函三馆记》:“乃其举世界之中之外之诸有,至於竭 恒 沙之数而不可殫,即 隶首 復兴,弧矢勾股操其法……亦日且不给矣。”《四库全书总目·天文算法类二·弧矢算术》:“弧矢之法,始於 元 郭守敬 《授时歷草》,其有《弧背求矢草》,立天元一为矢云云…… 明 唐顺之 谓为步日躔月离源头,作《弧矢论》以示 顾应祥 , 应祥 遂演为是书。”
(7).指弓形。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若更於大方之外,增四弧矢,如《周礼》衍羡之法,以证围径真旨,而方田少广诸章,其餘事耳。”
(8).或指弓形的高。 茅以昇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我国石拱,一般都是半圆形,如 卢沟桥 。但这个桥( 赵州桥 )的拱形却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因而拱顶在拱脚水平线上的高度,不是圆的半经,而是大大小于半经,这个高度叫做弧矢。”词语解释:韦编 拼音:wéi biān
(1).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絶。”后以“韦编”借指《易》。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 唐 许浑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 紫霄峯 下絶韦编,旧隐 相如 结韈前。”自注:“ 元君 旧隐 庐山 学《易》。”
(2).泛指古籍。 唐 周弘亮 《除夜书情》诗:“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今汝萤火曾亲,蠹书堪读,可将玉管,从事韦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始点漆於韦编,继操刀於简版。”参见“ 韦编三絶 ”。
词语解释: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絶。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絶,而为之传。” 颜师古 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絶也。”后遂以“韦编三絶”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絶,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 卭笮 十餘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絶,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元 耶律楚材 《过天德和王辅之》之四:“韦编三絶耽 羲 《易》,萧散风神真隐人。”词语解释: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絶。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絶,而为之传。” 颜师古 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絶也。”后遂以“韦编三絶”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絶,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 卭笮 十餘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絶,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元 耶律楚材 《过天德和王辅之》之四:“韦编三絶耽 羲 《易》,萧散风神真隐人。”词语解释:卫夫人 拼音:wèi fū rén
东晋 女书法家。姓 卫 ,名 铄 ,字 茂漪 , 汝阴 太守 李矩 妻,世称 卫夫人 ,也称 李夫人 。擅长书法,隶书尤善,师 锺繇 ,妙传其法。 王羲之 、 王献之 少时,曾从她学书。 唐 杜甫 《丹青引》:“学书初学 卫夫人 ,但恨无过 王右军 。” 清 钱谦益 《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四:“可知 王逸少 ,不及 卫夫人 。”词语解释:卫霍 拼音:wèi huò
西汉 名将 卫青 和 霍去病 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谓 萧 曹 不足儔, 卫 霍 不足侔也。” 唐 张说 《药园宴武洛沙将军》诗:“文学引 王 枚 ,歌钟陈 卫 霍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论心》:“自昔 萧 曹 任,难图 卫 霍 功。”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丈夫三十尚平平,竪子争传 卫 霍 名。”词语解释:尉佗 拼音:wèi tuó
亦作“ 尉他 ”。 即 赵佗 。 佗 曾任 秦 南海 郡 尉,故称。《史记·南越列传》:“ 南越 王 尉佗 者, 真定 人也,姓 赵 氏。” 司马贞 索隐:“尉,官也; 他 ,名也。”《三国志·吴志·陆瑁传》:“昔 尉佗 叛逆,僭号称帝。”《三国志·吴志·士燮传》:“当时贵重,震服百蛮, 尉他 不足逾也。” 清 戴名世 《书许荣事》:“既不为逐鹿之谋,又不为 尉佗 之计。”词语解释:魏公子 拼音:wèi gōng zǐ
(1).指 信陵君 。 唐 高适 《题李别驾壁》诗:“礼乐遥传 鲁 伯禽 ,宾客争过 魏公子 。” 唐 曹邺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诗:“况我 魏公子 ,相顾不相疑。”
(2).指 魏文帝 曹丕 。 唐 王维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遥思 魏公子 ,復忆 李将军 。” 赵殿成 笺注:“ 魏公子 ,谓 魏文帝 。 曹子建 《公讌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李善 註:‘公子谓 文帝 ,时 武帝 在,为五官中郎也。’”词语解释:魏国山川 拼音:wèi guó shān chuān
见“ 魏国山河 ”。
词语解释:魏国山河 拼音:wèi guó shān hé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汉 家簫鼓空流水, 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 魏国山川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舜城 风土临清庙, 魏国 山川在 白楼 。”词语解释:魏国山河 拼音:wèi guó shān hé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汉 家簫鼓空流水, 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 魏国山川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舜城 风土临清庙, 魏国 山川在 白楼 。”词语解释:无忌 拼音:wú jì
(1).不猜忌。《左传·定公二年》:“ 桐 叛 楚 。 吴子 使 舒鳩氏 诱 楚 人曰:‘以师临我,我伐 桐 ,为我使之无忌。’” 孔颖达 疏:“为我之畏 楚 形状,使 楚 人无復防忌於我也。”《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今 诸葛丞相 英才挺出,深覩未萌,受遗託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録功忘瑕。”
(2).无所忌惮。 晋 左思 《魏都赋》:“樵苏往而无忌,即鹿纵而匪禁。”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对酒吾无忌,论文愧见知。” 邹韬奋 《大刀吓敌声中的空军幻影》:“何以一遇‘对外’,便只有敌人的飞机在天空横行无忌呢?”
(3).不必避忌;没有忌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渍麴法﹞其糠瀋杂用,一切无忌。”如:童言无忌。词语解释:信陵 拼音:xìn líng
见“ 信陵君 ”。
词语解释:信陵君 拼音:xìn líng jūn
战国 魏安厘王 异母弟,名 无忌 ,封 信陵君 。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人。 大梁 夷门 监者 侯嬴 老而贤明, 信陵君 ‘从车骑,虚左,自迎’ 侯生 ,至家,奉为座上客。 魏安厘王 二十年, 秦 围 赵 邯郸 , 赵 求救于 魏 , 信陵君 用 侯嬴 计,使 如姬 窃得兵符,击杀将军 晋鄙 ,夺得兵权,救 赵 却 秦 。后留 赵 十年,归 魏 ,率五国之兵大破 秦 军,直至 函谷关 。终因谗毁,为 魏王 所忌,乃谢病不朝。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郭沫若 《〈虎符〉后话》:“ 汉高祖 是崇拜 信陵君 的, 信陵君 假使有后,他照理会加以封赠。”亦省称“ 信陵 ”。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屡获 信陵 虚左之德,又无 侯生 可述之美。” 唐 王昌龄 《答武陵田太守》诗:“曾为 大梁 客,不负 信陵 恩。”词语解释:信陵君 拼音:xìn líng jūn
战国 魏安厘王 异母弟,名 无忌 ,封 信陵君 。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人。 大梁 夷门 监者 侯嬴 老而贤明, 信陵君 ‘从车骑,虚左,自迎’ 侯生 ,至家,奉为座上客。 魏安厘王 二十年, 秦 围 赵 邯郸 , 赵 求救于 魏 , 信陵君 用 侯嬴 计,使 如姬 窃得兵符,击杀将军 晋鄙 ,夺得兵权,救 赵 却 秦 。后留 赵 十年,归 魏 ,率五国之兵大破 秦 军,直至 函谷关 。终因谗毁,为 魏王 所忌,乃谢病不朝。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郭沫若 《〈虎符〉后话》:“ 汉高祖 是崇拜 信陵君 的, 信陵君 假使有后,他照理会加以封赠。”亦省称“ 信陵 ”。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屡获 信陵 虚左之德,又无 侯生 可述之美。” 唐 王昌龄 《答武陵田太守》诗:“曾为 大梁 客,不负 信陵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