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白马素车 拼音:bái mǎ sù chē
(1).古代凶丧舆服。《史记·秦始皇本纪》:“ 楚 将 沛公 破 秦 军入 武关 ,遂至 霸上 ,使人约降 子婴 。 子婴 即係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阳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徒知问鼎请隧,有惧 霸王 之师;白马素车,无復藩篱之援。”
(2).喻指 钱塘江 潮及传说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时 伍员 死后为涛神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九一。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五:“白马素车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兴 。”词语解释:白石飞仙 拼音:bái shí fēi xiān
指 白石郎 。 宋 王沂孙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词:“ 白石飞仙 ,紫霞悽调。” 清 黄遵宪 《又和实甫》:“笔留 白石飞仙 语,袖有 青溪小妹 图。”词语解释:白石先生 拼音:bái shí xiān shēng
即 白石生 。 晋 葛洪 《神仙传·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者, 中黄丈人 弟子也。至 彭祖 时,已二千餘岁矣……常煮白石为粮,因就 白石山 居,时人故号曰 白石先生 。”参见“ 白石生 ”。
词语解释:白石生 拼音:bái shí shēng
传说中的仙人。 汉 刘向 《列仙传·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黄丈人 弟子, 彭祖 时已二千餘岁,不爱飞昇,但以长生为贵……因就 白石山 居,号 白石生 。”词语解释:白獭髓 拼音:bái tǎ suǐ
白獭的骨髓。可作珍贵的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和 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词语解释:百和香 拼音:bǎi hè xiāng
由各种香料和成的香。《太平御览》卷八一六引《汉武帝内传》:“燔百和香,燃九微灯,以待 西王母 。”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四:“博山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 唐 权德舆 《古乐府》:“緑窗珠箔绣鸳鸯,侍婢先焚百和香。”亦省作“ 百和 ”。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金 元好问 《魏城马南瑞以异香见贻且索诗为赋》之一:“梅心兰甲类元同,气压 荀 家百和功。” 清 钱谦益 《和烧香曲》:“玉山岢峩珠树泣, 汉 宫百和迎仙急。”词语解释:宝镜 拼音:bǎo jìng
(1).镜子的美称。 南朝 陈 徐陵 《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唐 刘长卿 《春镜》诗:“宝镜凌曙开,含虚浄如水。”《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早有一簇人抬过一座金镶玉琢凤舞龙盘的光明宝镜来。”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长流》:“ 新安江 水库真象一面宝镜,七十多座岛屿象镶嵌的颗颗绿宝石。”
(2).喻日或月。 唐 崔护 《日五色赋》:“晕藻绘於金轮,聚云霞於宝镜。” 宋 李朴 《中秋》诗:“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籟寂无声。”词语解释:笔冢 拼音:bǐ zhǒng
亦作“ 笔塚 ”。 书法家埋藏废笔的处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於山下,号曰‘笔塚’。”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洲 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跡在。” 清 吴伟业 《过中峰礼苍公塔》诗:“凄凉看笔冢,遗墨满江湖。”词语解释:碧纱笼 拼音:bì shā lóng
(1).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世传 魏野 尝从 莱公 ( 寇準 )游 陕府 僧舍,各有留题。后復同游,见 莱公 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 野 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 野 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莱公 大笑。”后以“碧纱笼”为诗以人重的典故。 宋 杨万里 《行部决狱宿新隆寺观邹至完题壁》诗:“若爱殿前苍玉佩,断无身后碧纱笼。” 明 李东阳 《次韵寄题镜川先生后乐园》之一:“多少旧题诗句在,碧纱笼底认青苔。”亦省作“ 碧纱 ”。 宋 孙觌 《再至》诗:“悬知不是 唐 王播 ,惭愧高僧护碧纱。”
(2).绿纱灯罩。 五代 齐己 《灯》诗:“红烬自凝清夜朵,赤心长谢碧纱笼。”词语解释:碧筒 拼音:bì tǒng
(1).见“ 碧筩杯 ”。
(2).指荷叶柄。 宋 陶穀 《清异录·缕子脍》:“ 广陵 法曹 宋龟 造缕子膾。其法用鯽鱼肉、鲤鱼子,以碧筒或菊苗为胎骨。”
(3).用荷叶柄制的吸烟用具。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天无弃物,不特房(莲房)可涤砚,因留其蒂,簪刺之,令与柄通,纳淡巴菰,劝余噏之,曰:‘此名碧筒,方相称耳。’”
词语解释:碧筒杯 拼音:bì yǒng bēi
亦作“ 碧筒杯 ”。亦作“ 碧桐杯 ”。 一种用荷叶制成的饮酒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 歷城 北有 使君林 , 魏正始 中, 郑 公 慤 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於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筩杯。” 宋 窦革 《酒谱·酒之事三》引作“碧筒杯”。 明 杨慎 《碧桐杯》:“ 唐 人《碧桐杯》诗:‘酒味杂莲气,香冷胜於冰。轮囷如象鼻,瀟洒絶青蝇。’” 清 赵翼 《小北门下看荷花》诗:“带得餘香晚归去,月明更醉碧筩杯。”亦省作“碧筩”、“碧筒”。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之三:“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明 冯惟敏 《此景亭雨酌》词:“碧筒纵饮,清商朗謳,海天一雨彩虹收。”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金缕唱,碧筒劝,向冰山雪巘排佳宴。”词语解释:乘潮 拼音:chéng cháo
(1).谓趁着潮水行船。 唐 刘方平 《采莲曲》:“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元史·张弘范传》:“ 弘范 麾一军乘潮而战,不克, 李恒 等顺潮而退。”
(2).顺着潮水。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泉海巨鱼》:“ 泉海 有鱼,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
(3).引申为随大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它能够使一部分的有志于改革者迟疑一下子,从招潮者变为乘潮者。”词语解释:杜鹃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è
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是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例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词语解释:杜魄 拼音:dù pò
即杜鹃鸟。旧传古 蜀 王 杜宇 的魂魄化为杜鹃,故称。 唐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诗:“望乡臺上 秦 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唐 罗隐 《送郎州张员外》诗:“旗飘 峴首 嵐光重,酒奠 湘江 杜魄哀。” 前蜀 韦庄 《岁晏同左生作》诗:“寳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饭后钟 拼音:fàn hòu zhōng
相传 唐 王播 少年孤贫,客居 扬州 惠明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食。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 王播 闻声就食,扑空,因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鐘”两句诗。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卷下。一说为 唐 段之昌 事。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后遂用作贫穷落魄,遭受冷遇的典故。 宋 苏轼 《石塔寺》诗:“乃知饭后鐘,闍黎盖具眼。” 清 赵翼 《遣兴》诗之三:“一生只见甖中粟,举世争趋饭后鐘。”词语解释:邯郸道 拼音:hán dān dào
比喻虚幻之路。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贪梦好,茫然忘却 邯郸 道。”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则他那经营处,恨不的佔尽了利名场,全不想到头时,刚落得个 邯郸 道。” 元 张可久 《清江引·丹房早起》曲:“翠蓬一壶天地小,又是 邯郸 道。” 张恭 《狱中口占》:“似闻昨日 邯郸 道,最是 卢生 未得閒。”参见“ 邯郸梦 ”。
词语解释:邯郸梦 拼音:hán dān mèng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在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梦”喻虚幻之事。 宋 王安石 《中年》诗:“中年许国 邯郸 梦,晚岁还家壙埌游。”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看盈盈鬢星,须早把 邯郸 梦醒。”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月蚀》:“本是穷途人,不应该妄想去做 邯郸 梦。”词语解释:邯郸梦 拼音:hán dān mèng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在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梦”喻虚幻之事。 宋 王安石 《中年》诗:“中年许国 邯郸 梦,晚岁还家壙埌游。”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看盈盈鬢星,须早把 邯郸 梦醒。”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月蚀》:“本是穷途人,不应该妄想去做 邯郸 梦。”词语解释:邯郸枕 拼音:hán dān zhěn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于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翁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就枕入梦,历尽人间富贵荣华。梦醒,店主蒸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枕”喻虚幻之事。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一杯归诵此,万事 邯郸 枕。”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 邯郸 枕上人初觉,《秋水篇》中物已齐。”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入梦》:“愁中欲借 邯郸 枕,悽惻神鷄不可听。”词语解释:鹃血 拼音:juān xuè
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清 王夫之 《读〈指南集〉》诗之一:“鹃血春啼悲 蜀 鸟,鷄鸣夜乱度 秦 关。” 清 徐吴念 《石门蔡贞女辞》:“三月鹃血带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参见“ 鹃魂 ”。
词语解释:鹃魂 拼音:juān hún
相传古代 蜀 帝 杜宇 让位 鳖灵 自逃,后欲复位不得而死,魂化为鹃,悲啼不止,乃至血出,人称冤鸟。故以“鹃魂”指冤魂。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当时我客皆钩党,悲颯填胸尔不任。鹤骨难支萧寺雨,鹃魂彳亍故园心。”词语解释:灵胥 拼音:líng xū
(1).指 春秋 吴 伍子胥 。相传 伍子胥 死后为涛神,故称。 宋 文天祥 《送行中斋》诗之三:“ 鲁仲 偶不逢,随世本非愿, 灵胥 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2).借指波浪,浪涛。《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 灵胥 , 伍子胥 神也。” 宋 陆游 《感昔》诗之五:“云生 神禹 千年穴,雪卷 灵胥 八月涛。” 清 曹溶 《满江红·钱塘观潮》词:“谁盪激, 灵胥 一怒,惹冠衝髮。”词语解释:吕公枕 拼音:lǚ gōng zhěn
据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于 邯郸 旅店中遇道士 吕翁 。生自叹穷困,翁乃以枕授 卢生 ,且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意。” 卢生 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旅店主人蒸黄粱尚未熟。生怪曰:“岂其梦寐也?”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后遂以“吕公枕”喻人生如在梦中,万事终归虚幻。 元 萨都剌 《鹦鹉曲·题杨妃绣枕》:“繁华一梦人不知,万事 邯郸 吕公枕。”参见“ 黄粱梦 ”。
词语解释:黄粱梦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在 邯郸 客店遇道士 吕翁 ,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之曰:枕此当令子荣适如意。时主人正蒸黄粱,生梦入枕中,享尽富贵荣华。及醒,黄粱尚未熟,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后因以“黄粱梦”喻虚幻的事和不能实现的欲望。 宋 范成大 《邯郸道》诗:“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 石湖 。”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十空曲》:“华表铭旌断送黄粱梦,君看盖世功名总是空。”《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如同黄粱梦般的一现一闪。”亦作“ 黄粱一梦 ”。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吕巖 ﹞因应举不第,道经 邯郸 ,得遇 正阳子 师父,点化黄粱一梦,遂成仙道。”《四游记·东华传道锺离》:“曾见万古以来,江山有何常主,富贵有何定数?转眼异形,犹之黄粱一梦耳。”词语解释:平安信 拼音:píng ān xìn
报告平安的使者或书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大理丞 郑復礼 言: 波斯 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輒放一隻至家,以为平安信。”词语解释:蜀魂 拼音:shǔ hún
鸟名。指杜鹃。相传 蜀 主名 杜宇 ,号 望帝 ,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 蜀 人闻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 蜀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蜀鸟 拼音:shǔ niǎo
指杜鹃。相传为古 蜀 帝 杜宇 所化,故称。 唐 杜荀鹤 《酬张员外见寄》诗:“啼花 蜀 鸟春同苦,叫雪 巴 猿昼共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渠献诗云:‘泣请神明宰,容奴返故乡。他时化 蜀 鸟,衔结到君旁。’”词语解释:蜀魄 拼音:shǔ pò
犹 蜀 魂。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寓词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断 巫峰 。”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 蜀 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飞破夕阳烟。” 宋 张泌 《南歌子》词:“岸柳拖烟緑,庭花照日红。数声 蜀 魄入帘櫳。” 元 施惠 《幽闺记·英雄应辟》:“短亭长亭程程去,知几驛。逆旅中过寒食。见点点残红飞絮白,夕阳影里啼 蜀 魄。”参见“ 蜀魂 ”。
词语解释:蜀魂 拼音:shǔ hún
鸟名。指杜鹃。相传 蜀 主名 杜宇 ,号 望帝 ,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 蜀 人闻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 蜀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素车白马 拼音:sù chē bái mǎ
(1).古代凶、丧之事所用的白车白马。《尸子》卷上:“ 汤 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以身为牲,祷於 桑林 之野。”《史记·高祖本纪》:“ 秦王 子婴 素车白马,係颈以组,封皇帝璽符节,降 軹道 旁。”
(2).《后汉书·独行传·范式》载: 范式 字 巨卿 ,与 张劭 为友。 劭 死, 式 驰赴之,未至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柩不肯进。遂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劭 母望之曰:“是必 范巨卿 也。” 式 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后遂以“素车白马”为送葬之辞。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清 方文 《得梅朗三凶问因寄麻孟璿沉景山》诗:“流水高山交不浅,素车白马见何难。” 李光 《感事寄秋叶用原韵》:“素车白马纷紜甚,寥落云天 范巨卿 。”
(3).指一般的白色车马。 汉 枚乘 《七发》:“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明 许承钦 《钱塘江观潮》诗:“霸气至今消不尽,素车白马驾虹蜺。”词语解释:獭髓 拼音:tǎ suǐ
獭的骨髓。相传与玉屑、琥珀和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和 ﹞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 邓夫人 )颊,血流污袴……﹝太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之二:“獭髓求鱼客,鮫綃托海人。”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牵挂》套曲:“猫眼嵌双转轴乌金戒指,獭髓调百和香紫蜡胭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花含葱靨,翠联珠串,金妆獭髓霞絃,玉铸鱼纹云輦。”词语解释:啼血 拼音:tí xuè
指杜鹃鸟哀鸣出血或杜鹃哀鸣所出之血。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唐 顾况 《子规》诗:“ 杜宇 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宋 真山民 《啄杜鹃》诗:“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清 陈维崧 《虞美人》词:“无聊笑捻花枝説,处处鹃啼血。” 鲁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杜鹃》。参见“ 啼魂 ”。
词语解释:啼魂 拼音:tí hún
指杜鹃鸟。古代传说杜鹃鸟乃上古 蜀 王 望帝 ( 杜宇 )所化,至春啼鸣,故称。 明 王世贞 《沉母挽章》诗:“慈竹 吴 江冷,啼魂 蜀 道难。”参见“ 啼血 ”。词语解释:题红叶 拼音:tí hóng yè
即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历来记载颇多,如:(1) 唐宣宗 时中书舍人 卢渥 ,“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叶上题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事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 卢渥 ,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作 韩渥 。(2) 唐玄宗 时 顾况 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上有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况 亦于叶上题诗与之反覆唱和。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3) 唐德宗 时进士 贾全虚 于御沟见一花流至,旁连数叶,上有 王才人 养女 凤儿 题诗,“笔蹟纤丽,言词幽怨”,诗云:“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全虚 见诗,为之流泪。 德宗 闻此事,因以 凤儿 赐 全虚 。事见 宋 王銍 《补侍儿小名录·凤儿》。(4) 唐僖宗 时儒士 于祐 与宫人 韩氏 红叶唱酬,后遂结为夫妇。事见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卷五载 张实 《流红记》。(5) 唐僖宗 时进士 李茵 尝游苑中,于御沟得宫娥 云方子 红叶题诗。后 茵 与宫娥同行诣 蜀 ,被内官 田大夫 拆散,“宫娥与 李 情爱至深,至前驛,自縊而死。”事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后以“题红叶”为吟咏情思、闺怨或良缘巧合之典。 宋 侯寘 《满江红》词:“谩彩牋、牙管倚西窗,题红叶。”亦省作“ 题红 ”、“ 题叶 ”。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宋 李演 《南乡子·夜宴燕子楼》词:“待觅琼觚藏綵信,流春。不似题红易得沉。”《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何处空题叶,谁家谩结褵。”词语解释:退笔冢 拼音:tuì bǐ zhǒng
见“ 退笔塚 ”。
亦作“ 退笔冢 ”。 埋秃笔头为冢。 唐 张怀瓘 《书断·僧智永》:“﹝ 智永 ﹞住 吴兴 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头瘞之,号为‘退笔塚。’。”后用为积年勤学之典。 清 钱谦益 《代书砚答》诗:“退笔冢中悲力尽,短檠墙角嘆交疎。”词语解释:望帝 拼音:wàng dì
相传 战国 末年 杜宇 在 蜀 称帝,号 望帝 ,为 蜀 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 西山 , 蜀 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 杜宇 ,为 望帝 。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鳖令 至 岷山 下,已復生,起见 蜀 望帝 。”《文选·左思〈蜀都赋〉》“碧出 萇弘 之血,鸟生 杜宇 之魂” 李善 注引《蜀记》:“ 蜀 人闻子规鸟鸣,皆曰 望帝 也。” 唐 杜甫 《杜鹃行》:“古时 杜宇 称 望帝 ,魂作杜鹃何微细。”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闻子规》:“ 仲宣 久作《登楼赋》, 望帝 更吟当殿声。” 鲁迅 《秋夜有感》诗:“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词语解释:伍相 拼音:wǔ xiàng
指 伍子胥 。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三:“ 刘郎 浦口潮初长, 伍相 祠边月正明。” 程穆衡 笺:“《荆州记》:‘ 秭归 有 伍子胥 庙。’”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若不见 伍相 穷途 瀨 女逢,王孙 漂母 各英雄。”词语解释:伍胥潮 拼音:wǔ xū cháo
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诗:“刧火自焚 杨璉 塔,箭锋犹抵 伍胥 潮。” 清 陈维崧 《浣溪纱·雨中由枫桥至齐门》诗:“薺菜緑平 齐 女墓,梨花雪压 伍胥 潮。”亦省作“ 伍潮 ”。 清 陈维崧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纵尚有鴟夷一舸,怕难禁 伍 潮堆雪。”参见“ 伍子涛 ”。
词语解释:伍子涛 拼音:wǔ zǐ tāo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词语解释:伍胥涛 拼音:wǔ xū tāo
即伍胥潮。 明 马銮 《曹娥》诗:“千戴鱼龙知志气,江声直接伍胥涛。”词语解释:伍子涛 拼音:wǔ zǐ tāo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词语解释:胥涛 拼音:xū tāo
传说 春秋 时 伍子胥 为 吴王 所杀,尸投 浙江 ,成为涛神。后人因称 浙江 潮为“胥涛”。亦泛指汹涌的波涛。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伍子胥 逃 楚 仕 吴 , 吴王 赐以属鏤之剑,自杀,浮其尸於江,遂为涛神,谓之胥涛。”《宋史·河渠志七》:“惟是 淛江 东接海门,胥涛澎湃。” 宋 陈以庄 《水龙吟·钱塘记恨》词:“ 稽山 滴翠,胥涛溅恨,一襟离绪。” 元 黄伯厚 《蜡社歌馀》诗:“应是 钱塘 醉未醒,翻海胥涛骋游戏。” 清 戴名世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吾当先赴胥涛,乞素车白马以拒阁下。”词语解释:枕中梦 拼音:zhěn zhōng mèng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宿 邯郸 旅舍,遇道人授以枕,入梦,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子孙满堂。及醒,依旧孑然一身。后因以“枕中梦”比喻富贵荣华皆虚幻之事,转眼成空。 宋 陆游 《阆中作》诗:“俱是 邯郸 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参见“ 黄粱梦 ”。
词语解释:黄粱梦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在 邯郸 客店遇道士 吕翁 ,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之曰:枕此当令子荣适如意。时主人正蒸黄粱,生梦入枕中,享尽富贵荣华。及醒,黄粱尚未熟,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后因以“黄粱梦”喻虚幻的事和不能实现的欲望。 宋 范成大 《邯郸道》诗:“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 石湖 。”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十空曲》:“华表铭旌断送黄粱梦,君看盖世功名总是空。”《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如同黄粱梦般的一现一闪。”亦作“ 黄粱一梦 ”。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吕巖 ﹞因应举不第,道经 邯郸 ,得遇 正阳子 师父,点化黄粱一梦,遂成仙道。”《四游记·东华传道锺离》:“曾见万古以来,江山有何常主,富贵有何定数?转眼异形,犹之黄粱一梦耳。”词语解释:钟非饭 拼音:zhōng fēi fàn
谓寺钟鸣时斋饭已毕。典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宋 苏轼 《石塔寺》诗:“虽知灯是火,不悟鐘非饭。”词语解释:煮白石 拼音:zhǔ bái shí
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晋 葛洪 《神仙传·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亦省作“ 煮石 ”。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煮石初烂,烧丹欲成。” 元 方回 《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中野履霜寧怨命,通宵煮石且随缘。”词语解释:煮石 拼音:zhǔ shí
见“ 煮白石 ”。
词语解释:煮白石 拼音:zhǔ bái shí
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晋 葛洪 《神仙传·白石先生》:“﹝ 白石先生 ﹞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亦省作“ 煮石 ”。 南朝 梁 庾肩吾 《东宫玉帐山铭》:“煮石初烂,烧丹欲成。” 元 方回 《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中野履霜寧怨命,通宵煮石且随缘。”词语解释:子规 拼音:zǐ guī
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 蜀 帝 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 唐 杜甫 《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宋 陈亮 《水龙吟》词:“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水浒传》第三七回:“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鲁迅 《无题》诗:“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