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尘涨 拼音:chén zhǎng
见“ 尘障 ”。
词语解释:尘障 拼音:chén zhàng
(1).亦作“ 尘涨 ”。指飞扬障目的尘土。 宋 秦观 《晚出左掖》诗:“出门尘障如黄雾,如觉身从天上归。” 金 元好问 《永宁南原秋望》诗:“洗开尘涨雨纔定,老尽物华秋不知。”
(2).尘世的烦恼。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神仙二》引《高道传》:“ 光庭 量识肤浅,不意上仙降鉴,深为罪戾,然不揆愚昧,而匍匐门下,冀一拜光灵,以消尘障。”《花月痕》第十一回:“偶有烦闷,便邀 心印 煮茗清谈,禪语诗心,一空尘障。”
(3).犹尘世、人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柴四》:“落眢井,入洞天, 柴 之分合为仙矣。乃以贩羊之故,即时脱仙籍而还尘障。”词语解释:陈后主 拼音:chén hòu zhǔ
(553-604)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字元秀,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公元582-589年在位,其间奢侈荒淫,不理国政。国亡被俘,后病死洛阳。曾作《玉树后庭花》等艳体诗。明人辑有《陈后主集》。词语解释:陈遗饭感 拼音:chén yí fàn gǎn
南朝 宋 吴郡 人 陈遗 有孝名。母好食鎗底饭, 遗 恒带一囊,每煮食輒录其焦以贻母。后遭 孙恩 乱, 遗 聚得数升,带以逃窜,以此得活。母因昼夜泣涕,双目失明, 遗 还,母目豁然即明。见《南史·孝义传上·陈遗》。后遂用为孝行之典实。 五代 李瀚 《蒙求》:“ 陈遗 饭感, 陶侃 酒限。”词语解释:乘风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着风,破浪前进。《宋书·宗悫传》:“ 慤 少时, 炳 问其志。 慤 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痛史》第十七回:“且説大队船隻,乘风破浪,不日来到 厓山 。”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记沿途所见》词之九:“ 中国 海轮,第一次,乘风破浪。”
(2).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 东海 湄, 扶桑 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 郭沫若 《巫峡的回忆》诗:“我如今就好象囚在了群峭环绕的峡中--但只要我一出了 夔门 ,我便要乘风破浪。”词语解释:触网 拼音:chù wǎng
(1).投入罗网。 唐 李义府 《咏鹦鹉》:“牵弋辞重海,触网去层峦。”
(2).触犯法网。《南史·蔡兴宗传》:“ 兴宗 奉旨慰劳 广陵 ,州别驾 范义 与 兴宗 素善,在城内同诛。 兴宗 至,躬自收殯,致丧还 豫章 旧墓。上闻谓曰:‘卿何敢故尔触网?’”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孔稚珪违制启假事》:“守官有典,触网斯及,盖所以崇威阐法,下肃上尊。” 宋 姚鎔 《三说》:“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词语解释:答飒 拼音:dá sà
懒散不振作的样子。《南史·郑鲜之传》:“ 范泰 尝众中让誚 鲜之 曰:‘卿与 傅 谢 俱从圣主有功 关 洛 ,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颯,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 鲜之 熟视不对。” 宋 文同 《送张宗益工部知相州》诗:“应怜共试金坡者,答颯浑如 郑鲜之 。”词语解释:登山屐 拼音:dēng shān jī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躡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唐 朱放 《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宋 苏辙 《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齿折登山屐,尘生貰酒缾。”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每并登山屐,常随泛月觥。”参见“ 谢公屐 ”。
词语解释:谢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 武当 时,祗着 谢公 屐。”亦省称“ 谢屐 ”。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谢 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明 高启 《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 谢 屐一登临。”词语解释:灵运屐 拼音:líng yùn jī
《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灵运屐”。 元 傅若金 《寄题番阳周子震金潭山居》诗:“遂求灵运屐,一往眺林坰。” 元 宋旡 《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州判官》诗:“晚陪灵运屐,早访 董生 帷。”词语解释:破浪乘风 拼音:pò làng chéng fēng
语本《宋书·宗悫传》:“叔父 炳 ,高尚不仕。 慤 年少时, 炳 问其志, 慤 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遂以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清 钱谦益 《陶省东加封通议大夫山东按察司按察使制》:“浩荡鲸波,快破浪乘风之愿;纵横虎畧,出揣摩简练之餘。” 清 秋瑾 《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羡中流先我,破浪乘风。”参见“ 乘风破浪 ”。
词语解释:乘风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着风,破浪前进。《宋书·宗悫传》:“ 慤 少时, 炳 问其志。 慤 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痛史》第十七回:“且説大队船隻,乘风破浪,不日来到 厓山 。”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记沿途所见》词之九:“ 中国 海轮,第一次,乘风破浪。”
(2).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 东海 湄, 扶桑 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 郭沫若 《巫峡的回忆》诗:“我如今就好象囚在了群峭环绕的峡中--但只要我一出了 夔门 ,我便要乘风破浪。”词语解释:且食蛤蜊 拼音:qiě shí gé lí
《南史·王融传》:“﹝ 融 ﹞诣 王僧祐 ,因遇 沉昭略 ,未相识。 昭略 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 融 殊不平,谓曰:‘僕出於 扶桑 ,入於 汤谷 ,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 昭略 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宋 虞俦 《雪睛后书怀》诗之二:“咄咄那庸如许事,尊前且食蛤蜊休。”《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得这话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来又饮了一口,道:‘且食蛤蜊。’”词语解释:山屐 拼音:shān jī
登山用的木屐。语出《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唐 刘长卿 《送严维赴河南》诗:“山屐留何处,江帆去独翻。”词语解释:神武挂冠 拼音:shén wǔ guà guān
南朝 梁 陶弘景 “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 十年,脱朝服挂 神武门 ,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故置吾兄於 箕山 吹瓢、 桐江 垂钓之间,而兄不受;置吾兄於 神武 挂冠、 华 顶高眠之间,而兄亦不受。”词语解释:天堑 拼音:tiān qiàn
亦作“ 天壍 ”。
(1).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多指 长江 。《隋书·五行志下》:“ 长江 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金陵 空壮观,天堑浄波澜。” 金 邓千江 《望海潮·上兰州守》词:“云雷天壍,金汤地险,名藩自古 皋兰 。” 明 张四维 《双烈记·酋困》:“一则有 长江 天堑之险,二则有元帅甲兵之勇。”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指别的江河。 宋 柳永 《望海潮》词:“云树绕隄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此指 钱塘江 。 金 李汾 《汴梁杂诗》之三:“天堑波光摇落日, 太行 山色照中原。”此指 黄河 。词语解释:谢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 武当 时,祗着 谢公 屐。”亦省称“ 谢屐 ”。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谢 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明 高启 《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 谢 屐一登临。”词语解释:谢屐 拼音:xiè jī
见“ 谢公屐 ”。
词语解释:谢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 武当 时,祗着 谢公 屐。”亦省称“ 谢屐 ”。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谢 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明 高启 《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 谢 屐一登临。”词语解释:游山屐 拼音:yóu shān jī
即谢公屐。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喜游山陟岭,特制游山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见《宋书·谢灵运传》。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挟书种树,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清 李调元 《再游嘉定凌云寺》诗:“老来久弃游山屐,又上凌云陟九巔。”词语解释:长风破浪 拼音:cháng fēng pò làng
《宋书·宗悫传》:“ 慤 年少时, 炳 ( 慤 叔父)问其志, 慤 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参见“ 乘风破浪 ”。
词语解释:乘风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着风,破浪前进。《宋书·宗悫传》:“ 慤 少时, 炳 问其志。 慤 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痛史》第十七回:“且説大队船隻,乘风破浪,不日来到 厓山 。”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记沿途所见》词之九:“ 中国 海轮,第一次,乘风破浪。”
(2).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 东海 湄, 扶桑 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 郭沫若 《巫峡的回忆》诗:“我如今就好象囚在了群峭环绕的峡中--但只要我一出了 夔门 ,我便要乘风破浪。”